2011年12月,好莱坞环球影城,几个在这里工作的小伙子即兴跳起了舞蹈。
2011年12月,好莱坞星光大道上一处地铁站口,一名男子打扮成电影《星球大战》中“黑武士”的样子。
12月的好莱坞,电影的因素随处可见。
真人扮演的“蜘蛛侠”在地铁站口转悠,“蜘蛛侠”只会在这里呆一天,转天会换成“白雪公主”或其他角色,到好莱坞其他地方表演。大街小巷被大幅电影海报包裹,就连青年旅社和小餐馆的墙上都贴着玛丽莲・梦露的海报,好像在对外炫耀梦露曾光临过这个地方。在有关电影的各种博物馆和商铺里,玛丽莲・梦露的海报比比皆是,还有代表好莱坞至高荣誉的奥斯卡小金人。
携带电影拍摄器材的卡车停在路边,等着演员到来“圈地拍戏”;贴满旅游广告的大客车也停在路边,招呼游人赶快上来直达电影城……即使忘记了所有“好莱坞大片”,只要看一眼12月的星光大道,也能了解美国电影的繁荣。
好莱坞就是一个造梦的工厂,也是一个吸金的机器。是谁成就了好莱坞?除了那些处于金字塔尖上的明星外,更多还要靠那些拼搏在塔底的年轻人,其中包括大量华人青年,他们在追求电影梦想的同时造就了好莱坞的繁荣。
毕业之后,我一开始在餐馆打工,一边干一边写剧本。因为想拍电影,所以不能找全职工作。妈妈当时对我很有意见,觉得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做服务生。现在他们都很支持我了。
华裔导演拜伦・Q。
华裔导演拜伦・Q
25岁华裔小伙凑钱拍电影
时间:2011年12月5日 地点:好莱坞星光大道
美籍华人拜伦・Q(Byron Q)是个十足的电影狂,采访当日,他穿着印有“BANG BANG”字样的T恤,戴着同样图案的帽子,一身打扮都是在给自己的影片做宣传。《BANG BANG》是拜伦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入选数个电影节,并获得洛杉矶亚太电影节最佳首部电影奖。
依靠网络独立发行
《BANG BANG》是一部讲述亚洲少年黑帮的电影,涉及种族与文化。目前,除了电影节首映,这部片子已经在一些美国城市的独立电影院里上映,包括纽约和波士顿。在社交网站“脸谱”上,每一站首映都有粉丝留言,甚至还有年轻妈妈表示要带着宝宝去看。
在美国电影圈,大电影公司基本垄断了院线,如果没有它们的帮助,将影片推向影院非常困难。曾经拍过《怒犯天条》的知名导演凯文・史密斯去年宣布,不依靠好莱坞大公司的力量,要自己发行新片会引起一片惊讶之声,拜伦是怎么做到的?
在美国,每一项新技术都会为电影带来转变,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为便宜的可携式摄影机的出现让普通人也可以尝试拍摄片子,这促成了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兴盛。现在很多大名鼎鼎的导演,如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早年都是以独立电影导演的身份出现,只不过后来都投入了好莱坞大电影公司的怀抱,成为好莱坞的主流导演。
如今帮助拜伦的新技术是互联网。登上BANG BANG网站,可以看到关于影片的全部介绍,包括首映式视频、预告片、影片动态等,甚至还可以在网上购买DVD。拜伦说,“我们以电脑网络为工具,在网上发行我们的电影;我们雇公司做DVD,在网上卖;我们也有自己的网站,用‘脸谱’和‘推特’等工具推广影片。这是一个新方法,很多人没有发现。”
为此,拜伦和影片制片人詹姆斯・巴克组建了一个小公司,负责发行自己的电影。“如果没有网络和社交网站的话,没有办法自己推广影片。利用社交网络有个好处,就是人们可以与影片的导演直接交流。比如他们会觉得,我认识了某部影片的导演。这很酷。”拜伦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