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专电(记者 周宁)他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10月21日,北京电影学院即将迎来60年校庆。喜庆的时刻,他们向记者敞开心扉,回味那鲜为人知的校园生活,有喜悦、有苦涩、有感悟、有忏悔。从中,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中国电影发展的脚步与脉搏。
资料图:张艺谋
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学生的毕业照(前排左一为张艺谋,左二为现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中排右三为顾长卫)。
图为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系张艺谋(右四)等拍摄毕业作业《小院》的工作照。
张艺谋:从“我骂别人”到“别人骂我”
我是78级摄影系学生。在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带自己的作品回母校与师生交流是一项传统。记得我上学时,看片子毫不客气,骂声一片,有时都会把师哥骂“哭”,他们经常一出放映室就发誓再也不回来,因为伤心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确挺“愤青”。
不过,现在也一样,电影学院的学生一见张艺谋又带新片回来了,一定是该骂还得骂。这种学院式的传统其实很好,呈现出开放、自由讨论的空气。
我们这代人,之所以做了些事情,坦率地说,一要感恩时代,因为我们的父辈在动乱中没机会创作,并非无能,而是时代受限,而我们三生有幸;二要感恩学院,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张艺谋,对母校我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资料图:陈凯歌
图为北京电影学院78级导演系陈凯歌(左)、夏刚在表演课里进行话剧排练。新华社发(北京电影学院提供)
陈凯歌:我的电影理念在学校就已形成
我是78级导演系学生。刚入校时,我感觉老师有强烈的工作欲望,虽然技术条件很差,但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在导演系上课时,系主任张客老师为了让我们深刻理解近景、中景、全景的含义,自己做了个木框,走到每位同学面前说,这就是特写,让我对电影有了感性了解。大学期间,我和同学都念了很多书,有时一天要念一本,四年下来,我至少读了上千本书。
最可贵的是,在学校电影资料馆每周有两三次电影观摩,能观看一些新片或经典外国影片,之后自由讨论,我从中受益匪浅,打开了自己的创作思路。我的很多电影理念都是在学校形成的,比如说电影不能是诗,但最好的电影一定要有诗意。只有在这里,我可以探讨电影的本质,也可以在创作上大放异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