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最成功的高级定制设计师,也是备受争议的“山寨时装”风波的中心人物 ;她是300多个裁缝、绣工的大老板,私底下则是个爱穿三宅一生、自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小女人。
郭培的“玫瑰坊”总部坐落于北京北五环边上的来广营西路,占地3000多平米。在工作日的下午,从国贸开车过去需要至少半个小时的车程。玫瑰坊是郭培的设计工作室,也是其制作工坊的所在地。人们熟悉的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央视春晚民歌手的演出服,还有李冰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穿的那条“百福裙”全部出自这里。如果主持人和官太太们需要订做裙装,大多数情况下她们就会来此量体试衣(郭培在王府井和国贸还另有两家店铺)。
八月上旬的一天,郭培和我约在玫瑰坊见面。采访的时候并没有客人前来试装,偌大的会客厅和二楼的三个试衣间显得有些冷清,只有前台和几个设计助理在各自的座位上忙碌着。但是在位于三层和四层的工坊里,140多位打版师、绣工、工艺师正在赶制最新一批订单。
等了一会,郭培穿着三宅一生的浅色百褶裙出现了,本人比我印象中的她更年轻。“我刚刚在和助理讨论年底发布会的细节。”她一边解释一边带我参观,“你是第一次来吗?”如果说郭培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温柔,她的时装王国倒是和这个女主人一点也不像。
如同郭培标志性的盛大晚装,玫瑰坊的设计极尽浮华之能事。目及之处不是镀金的西洋家具就是镜子和花,著名的“青花瓷”礼服旁摆放着几张鸵鸟皮欧式座椅,不远处的地上还铺了一张(多半是仿制的)熊皮。当然,这不是典型的时装屋装潢。你在哪家名店里见过活鹦鹉和金鱼缸?玫瑰坊就有。将会客厅一分为二的旋转扶梯让你联想到Chanel康朋街旗舰店里的镜梯,但一切都更复杂、奢靡。Coco Chanel女士所倡导的“少即是多”理念在郭培的世界里并不成立,她信奉的哲学似乎是“多,更多,比更多还要多,直到……”。
在这天下午,镜梯底下还随意地堆着两箱新鲜的水蜜桃。玫瑰坊显然无心成为典雅的YSL时装店或者极简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和样样向西方看齐的新锐设计师概念店不同,郭培的店面体现出浓浓的中国特色。这正是她的有趣之处。
来自《纽约时报》的贵宾
去年10月,玫瑰坊来了一位特殊的美国客人。当《纽约时报》的名记Cathy Horyn最初接触郭培、提出采访请求时,郭培还有点不以为然。“我对《纽约时报》并不了解,我以为它和政治有关,不是和时装有关的。”郭培告诉我,“Cathy是叫‘时尚评论员’吧?我的朋友告诉我她很厉害,写起文章来不留情面,很多设计师都怕她。但我和她接触下来,觉得她就是个特别朴实、好相处的人。”
在Horyn抵达北京的那天晚上(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郭培的丈夫曹先生为她举办了一场小型接风酒会,受邀的十几个宾客主要是郭培在媒体圈和设计师协会的朋友,还有名模吕燕。“我想她有出国工作的经历,可能比较了解那边的情况。”郭培说。第二天,郭培又带Horyn见了《时尚芭莎》主编苏芒。
Horyn总共跟了郭培三天。每天上午郭培去玫瑰坊上班,Horyn就来了;郭培去哪里,她也一起去。Horyn看得很多,随时会问问题,郭培的先生就充当翻译。“其实那三天我并没有完全地陪她,是她陪我。”郭培回忆道,“我做了这么多年的采访,唯独她的方式最不同。她对人是细致入微的发现,观察你的每个动作。和她在一起我也没感觉到压力,不像做采访,倒像是和朋友在一起。最后我对她说,‘我不能再陪你了,明天还要出差。’她就说,‘没关系,那我走啦。’特别好说话。”
几个月后,Horyn对郭培的报道刊登在《纽约时报》的旗下杂志《T》上。在此之前,她为《T》撰写的人物特写清一色是欧美大牌设计师,包括Karl Lagerfeld、Yves Saint Laurent、Nicolas Ghesquiere等。文中,Horyn对玫瑰坊的定制时装充满溢美之辞:她写道:“郭培的裙装能让巴黎最复杂的作品黯然失色”,并将她称为中国的高级时装设计师(couturiere),与成衣设计师(designer)区分开来。
“我这个人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我记得Cathy和我讲起她过去采访圣洛朗的经历,说在我这里让她想起了圣洛朗工作室的环境。我觉得Cathy启发了很多我对自己的了解。”郭培说,“其实我本来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比如说我做高级时装,不是因为它是高级时装我才去做,我当初甚至不知道我做的就是高级时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从成衣到高级时装
到今年,郭培已经当了26年服装设计师,不过在玫瑰坊创立之前,首先让她尝到成功甜头的不是高级时装,而是成衣。
1986年,郭培毕业于北京第二轻工业大学,她是中国第一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此后十年,她开始了在各大国产品牌任职的征途。时值改革开放中期,服装的款式得以改良,女西装和彩色西装相继出现,色彩和花纹大大丰富了市场。“那时几乎没有国外的潮流信息,只有一两本日本杂志,由于人们太久没有见过变化,设计非常好做。”郭培坦言。
在为十大名牌之一的天马担任设计师期间,郭培“设计什么卖什么”,几乎没有库存。她推出过肥大的萝卜裤,把用于出口的蓝底红花面料做成九分裤,很快,这样的款式满街都是。郭培最畅销的一款作品被她戏称为“嬷嬷服”,在五年内卖出了50000件之多,“还不包括仿制品”。那是一款带帽子的大衣,中腰有两个兜,戴上帽子后活像教堂里的修女。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成立于1990年代早期,郭培是其最早的会员之一。
虽然在90年代就获得了30到50万的年薪,虽然每天走在路上至少能看到10个人穿她设计的衣服,郭培并不感到满足。“渐渐地,我觉得没意思了。有时候在我自己的货场,我会故意绕着走,因为我不想看到自己的设计,自己都觉得不好看。成衣做了10年,我特别想做一件漂亮的礼服。这还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事实上,早在准备毕业设计时,郭培就有了制作大裙子的念头。她当时的想法是做一条婚纱,但至于怎么把裙摆撑起来,怎么把裙子做大,上了四年服装专业课的郭培一无所知。“我问老师,老师说他也不知道,让我去人艺,看话剧团的演出服是怎么做的。”郭培果真去了人艺考察,在那里她看到了很古老的做法:裙撑由一公分宽的竹条制成,竹子裙撑外面包裹着棉布做的另一层裙撑,更外面才是真正的裙子。她突然有了一些领悟。结果,郭培缝制出了一条在全班26人的作品中最大的裙子。这也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一条大裙子。
十年出一条大裙子
1996年,带着在成衣时代积攒的60万存款,郭培成立了玫瑰坊。当我问她进军高级定制的初衷时,郭培的回答非常干脆:就是想做好看的衣服。那一年,她的“走进1997”发布会为她再度获得了“十佳设计师”的荣誉;也是在这场秀上,郭培推出了继毕业作品10年后的第二条大裙子。
穿大裙子的模特叫李昕,后来前往法国发展,成为首个扬名国际T台的中国模特。“她在吕燕之前,眼睛不大,但身材特别好,肩宽47。我觉得她特别美,但别的设计师都不用她,觉得她不够传统美。我记得她在台上一走,裙子就翻起来,里面都是纱。”郭培回忆说。
李昕就这么飞去了巴黎,郭培则要继续走自己的路。她计划60万资金花上两年,即便一分不挣,也能开开心心享受两年,“大不了之后回去再做成衣设计师”。支持郭培创业的原因还有一个:此时的她已经和曹先生结婚,他是台湾人,家族拥有一家纺织品面料公司。
“我不是女强人。”郭培宣称,“我的心中一直有条底线,大不了回家生孩子,反正我先生也能养我。直到今天,这个想法还是支持我勇敢走下去的精神支柱。”
当然,按照郭培的个性,真正把品牌做起来了,怎么会轻易放弃?她被压抑许久的创作欲望终被解放,看到好的面料就想买,大费周章地到上海、香港参加时装周,以至于60万不到一年半就用完了。“当时我已经有了20多人的团队,不可能解散,所以一年后我觉得必须要挣钱了,要发工资。于是我开始给一些公司做产品开发,暂时忘了要设计大裙子那回事。”郭培继续道,“最难的是在98、99年,一家公司欠了我60万,等于我为他们白做了6个月,这怎么行?那个时候我怀孕8个月了还在打官司,连律师也不请。为什么要请律师?我肯定能赢啊!我相信自己说得清楚。”
在这段时间,玫瑰坊的定制其实只是朋友间的业务往来。郭培还一直被好奇而来的顾客质疑:怎么做一套衣服比买的还贵?郭培为自己定的价格是裙子不低于5000元。“我做成衣时一个款式的设计费是10000元,所以我当然很理直气壮。有的客人就说‘我看你做出来是什么样!’我看人家答应得很勉强,就特别认真地做。你知道一般的裁缝是不可能打版的,而我从打版到试面料给她做了全套,和产品开发是一样的流程。那个客人一直跟我到现在。”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