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安徽省“三分巢湖”的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具体做法我们已经从新闻里看到了,那就是把原巢湖市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而根据合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合肥市将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今天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说,“做大做强”现在是中国的一个热词,企业要“做大做强”,城市也要“做大做强”,而且“做大”排在“做强”之前,意味着“做强”的前提是“做大”。结果国内的城市,一律向大的方向狂奔。但城市大了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从国际经验看,大城市的坏处很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摩天大楼给人节约土地的假象,实际上能源和资源浪费巨大,各种社会风险积聚。西方大城市在向离散形态发展,而我们却在通过行政命令“做大”城市。应当说,这是逆世界潮流而动。
我完全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回顾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我们有过很多荒谬的口号,比如“十五年超英赶美”,更荒唐的还有“三年实现共产主义”,稍微好一点的还有什么“大干快上”、“多快好省”等到。再过若干年我们回头看看这个“做大做强”也会像今天回顾上述那些口号一样。当然,任何一项政策或者决策都要其阶段性诉求,存在阶段性合理,但是对于城市建设和规划,社会发展的目标我们已经探索了很久,历史的、现实的、国际的经验我们积攒得不算少了,我们为什么总显得那么好大喜功、慌不择路呢?
在“大干快上”这个我们熟悉的口号中,“快”这个词在“723动车事故”后已经受到舆论的一致批判。前几期的《新周刊》封面就叫“急之国”。三十多年我对新闻里一句话耳熟能详――“抓住当前机遇”。这句话大大小小的官方长年累月地挂在嘴边。我的困惑是,那个所谓的“机遇”为什么日日、月月、年年都存在呢?如果岁岁年年都存在,那还叫机遇吗?我们的谋发展为什么总给人慌慌张张、急急吼吼的印象呢?为什么不能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呢?
第二个字就是“大”。大的东西就一定好吗?文化大革命就是很大,好吗?城市大了就一定好吗?应该说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也有大城市的麻烦。这一点,中青报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不赘述了。当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此韩寒同学发表了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的著名演讲,成为坊间经久不息的话题。欧美国家的特大型城市也并不多,而美国的西雅图、法国的戛纳、意大利的威尼斯,这些世界级的迷人城市都很小。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打造经营富裕、文明、健康的小城市呢?城市仅仅想做大还不容易吗?就按安徽那么来,把三个城市并两个,四个城市并三个,不就都做大了吗?
“做大”是很多“小三”的梦想,也是市委书记市长们的梦想,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城市大了,GDP 才能做大,GDP做大了,县委书记才能进市委常委;GDP做大了,市委书记才能进省委常委;再往下大家自己补充。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