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节临近之际,央视春晚总是一个让人回避不了的话题,因为曾经的辉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习惯了改革开放前内容单调、形式死板、枯燥无味的文化生活的人们,一下子有了春晚这种独特的大众联欢的形式,一时间竟成为新年俗为大众所津津乐道。
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机缘才成就了春晚当年的辉煌。但随着各地方电视台纷纷上星落地,央视春晚独霸天下的局面开始受到挑战。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手机等多媒体的迅速普及,央视春晚魅力大减、风光不再,尽管央视高人们使尽浑身解数,场地越来越大,演员越来越多,花钱越来越多,宣传炒作越来越硬,但最终无法再博得亿万观众的青睐,无力挽回央视春晚一年不如一年的颓势。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个中原由,我们不难发现,央视春晚成鸡肋实在势所必然。
首先是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春晚表演水平的提高速度。这应当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国策的确立,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才是使我们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建设成就。时代的进步带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发展。各省、各地市,直至各县市都先后了有自已的电视台,有了自已的春晚及各种各样的文艺晚会。广大观众接触文艺晚会这种表演形式的机会数不胜数。这样人们的欣赏水平自然有了迅速的普及和提高。而春晚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受各种艺术规律所限,其改进和变化必然相对缓慢。两厢对照,人们对春晚的要求必然是越来越高,春晚也就越来越难办,越来越难看。
其次,网络的普及给了普通观众发表自已看法的机会,对于春晚的不满的得以有机会发声。这应当归功于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运用。当初央视春晚与观众见面之际,人们对于春晚的喜爱如同久旱逢甘霖,好评如潮应在情理之中。但由于当时人们没有发声的渠道,人们也只能从央视或其小兄弟们那里获得“好评”的一面之词,不用说普通观众就连一般文艺评论作者也狠难找到能发表批评央视春晚的地方。因此好评背后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无法出声。忽如一夜春风来,网络平台向民开。亿万普罗大众终于有了发声的平台,尤其是近年,随着各种论坛、博客、网络时评的崛起,吵吵杂杂的草根声音竟然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舆论力量。众口难调的结果必然是人多嘴杂,各种声音把央视春晚的组织者们弄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心慌发毛的心态之下很难拿出什么象样的作品让大家一致称道。莫说如今春晚的节目大多只是些急就应景之作,即使是真正的艺术精品也由于见仁见智的缘由落个毁誉参半就算不错了,此情此景之下,央视春晚要想再象当初那般受到观众的宠爱实在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第三,草根文化大行其道,明星与英雄在普通民众中停留或存活的时间越来越短。随着网络的普及,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提前到来,昔日名不见经传无处发声的民众都有了表达自已看法的权力,人们的自主意识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大家一方面以更快的方式制造和追捧明星和英雄,另一方面对于明星与英雄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如果他们稍有瑕疵便毫不留情地弃之如敝履。以往是一日成名万古流芳,如今却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连孔子、岳飞、鲁迅都要受到强烈质问的世风之下,难怪人们对于以赵本山为代表的长期霸占春晚舞台的老面孔越来越反感,也难怪人们对于那些很难年年出新的艺术品种感到审美疲劳。这注定是一个草根时代,随着一个个大师离我们远去,这个时代便不会再有各类的巨人、大师甚到大腕出现,因为这个时代不再需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实在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第四,央视春晚的历史使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会有新的更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文艺形式取而代之。从关关雎鸠开始,汉乐府、赋,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戏曲、民歌,每一种文艺形式的流行与失落都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如今央视春晚在风光了近三十年之后,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随着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央视春晚作为一种综艺节目其神秘的光环正在消失,承载的凝聚民族情感的历史重任也有了更多的新的多种形式的载体,在此情形之下,央视春晚失宠势所难免,但从辨证的角度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第五,央视春晚的主办者已陷入一种自拉自唱的怪圈,他们精心打造的盛宴很难适应现在观众的胃口。就那么一群自我感觉良好的主创人员,那么一群平时都在热衷追逐名利的星儿、腕儿,那么一群无聊的八卦娱记,仅靠这些人就要为十多亿国人做一顿年夜饭那实在是勉为其难。
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新的文艺形式正式取代央视春晚之前,咱还是凑合着嚼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