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可惜你是外地人 “非京籍”们的“中国梦”(图)

www.sinoca.com 2016-10-14  FT中文网


  过去十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从2006年的403.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704.7万人。2011年口,流动人口增速放缓。2013年后,在北京的严控人口的各项措施之下,流动人口统计数字增长近停滞。2015年流动人口进入负增长,为-0.15%。据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截止201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流动人口)822.6万人,0-14周岁流动儿童68.7万人。

  自2009年起,我开始关注“非京籍学生”的教育发展问题,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外来工子女。我深深意识到,这些在京的外来工子女,最迫切需要的,是机会。人总渴望向上流动,第二代更不会开倒车。如果完全没有上升机会,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沉重的打击。而一旦得到机会,他们往往更加珍惜,和本地人相互激发,形成包容性促进发展,本事一件好事。

  “可惜你是外地人”

  “在和平年代,我们竟然没有学上!”发出感叹的楠楠(化名), 是一名在北京出生长大的“非京籍”,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

  楠楠的感叹并不代表少数。生活在北京的第二代移民,常常经历到一种无力感,其中可能还混杂着愤恨,小小年纪的他们,已经会抱怨“不公平”。他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凭借其薄弱的教育水平,根本无法立足或与城市人竞争,以后可能混得连父辈还不如。但是他们并非不想读书,而是不能读书。

  唐女士和丈夫李先生来自山西省繁峙县的深山,二人都没读过书,“专干北京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李先生曾为北京挖地铁出力,在施工中不慎失去了两根手指。来京十多年的唐女士说:“已经回不去老家了。”她心态决绝:“我就是让三个孩子辍学在北京当小混混,也不送回去当留守儿童!”

  唐女士说,上次回老家,她发现乡里小学只有三个学生,坐在草垛上无所事事,她看着心酸。她还告诉我:“乡领导说了,别让孩子回来,留守就是制造犯罪分子。”

  杨姐和丈夫来京二十年,一直在北京当挤奶工。杨姐脚面经常因为挤奶时被牛踢而肿得老高,三个孩子自出生起就在北京,虽在打工子弟学校,却都热爱学习。杨姐面临艰难选择:供养三个孩子需要收入,可是老家没有房子没有地,回去怎么挣钱?如果让孩子留守的话,杨姐在外打工的弟弟已经留下了四个孩子给老人照顾。再加上杨姐的三个孩子,两个老人要照看七个孩子,杨姐说:“不敢想。”

  面临“不敢想”窘境的,不仅是来京打工的底层,甚至也包括一些相对殷实的非京籍家长,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还开了公司。正如昨日出现在法院门口的A先生,从河南来北京近20年,他认为自己一直在为北京做贡献:纳税、投资、创造就业、维护社会秩序……另一位家长听出了A先生对自己事业的肯定和自豪,不合时宜地泼了一盆冷水:“可惜你是外地人。”

  A先生发愁,把自己当成“北京人”的孩子,回去读书连老家话都听不懂。A先生早已把父母接来北京,一家人在北京扎根,无法在老家县城从头开始。

  B女士和A先生很有同感,她十好几年前从山西来到北京,在中关村从事金融行业。B女士的女儿在东城区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读初二,她为女儿鸣不平:“我女儿非常优秀,一直读北京最好的学校,琴棋书画,多才多艺。要是我们过来参加高考你们不让也就算了,但是我们从出生起就一直在北京呀!”

  户口之外的“二次拼爹”

  同样是没有北京户口被拦在上学之外,不过“非京籍”学生的命运各不相同。这是家长们各显神通的时刻,是依靠“拼爹”拉大教育不公平的二次较量。

  杨姐和唐姐别无选择,杨姐最后选择让孩子回去留守,唐姐选择让孩子辍学。不过名牌大学毕业,在京任职IT高管的张先生却琢磨出一条孩子上学的折中之路:去北京隔壁的天津买个蓝印户口(持蓝印户口者即可享受与本地常住户口同等待遇,包括子女在当地读书)。2013年,张先生在天津一次性付款买百万元的新房。

  “怎么都得彻底荒废一个人,要么荒废孩子,要么荒废大人。”最终,张氏夫妇决定“荒废”张太太。任职公司主任的她,辞去职务,和女儿搬去天津。张先生开始适应“留守爸爸和留守丈夫”的日子。他时常懊恼自己当年的幼稚。1995年,大学毕业的他本有机会得到北京户口,他未做特别争取,而是天真地想:等我有孩子的时候,户口这个恶政肯定早被取消了。结果张先生悔不当初。

  不过,有钱似乎也没用,这条蓝印户口之路于2014年被堵死。

  在京升学的最后一条路,就剩下一些重点高中的国际班了。2014年诉教委的九位原告学生,三位回到老家读书,一位通过天津蓝印户口读高中,一位在与北京接壤的河北香河县读高中,四位入读国际班。

  参与诉讼的章女士把女儿送到了国际班,一个学期至少13万元。但章女士告诉我:“女儿很喜欢国际班的学习环境,因祸得福。” 一直以来,儿子是参与诉讼的朵妈的骄傲。他在西城一重点中学,多才多艺,还担任班长。为了儿子踏上这条留学之路,朵妈干脆把北京的房子卖了,重新租房住。

  在研究了国际班政策后,B女士发现,现在北京一些高中的国际班都明令不收非京籍。在北京打拼近20年,原本以为更接近自己的梦想,没想到却更像一场梦。B女士犹豫,是否要为了孩子,回到老家,一切重新开始……谈到这里,B女士也说了句:“不敢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海外华人注意:1.1日起中国将查资产6百万以上账户
下一篇:晋升无望 高校图书馆员偷卖珍贵古籍获利百万元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