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卢芹斋
对于卢芹斋的商业策略,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高级副总裁、《卢芹斋传》的作者罗拉(Géraldine Lenain)曾解析道:“他是第一位了解市场全球化的古董商;他是第一个直接到中国去找货,然后拿到美国和欧洲卖的古董商。在他之前,古董商只是在当地找货。他第一个了解到货在中国,但钱在西方,必须到货源地去找东西并拿到有钱的地方去卖。因此他很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分号,有专人在全中国各地找货源,跟他联络,为他保留货源。他则每年到中国一两次,看货、取货、订货,拿到西方去卖,同时了解中国境内的最新行情。他的活动范围横跨欧、美、亚三大洲。”
尽管从历史、爱国的角度,卢芹斋背上了“国贼”的骂名,但其作为中国古美术的重要推手,让西方人为之改变收藏的口味,把很多不为常人所注意到的文物细节解读成令人动容的审美精髓。在他之前,西方人主要收藏的是具有中国风味的精致工艺品,例如18世纪、19世纪的五彩、粉彩瓷器。卢芹斋开拓、建立了一个高古艺术市场,例如古代青铜器、古玉、佛像、壁画等。
卢芹斋和他的欧美客户
事实上,这是一项很大的赌注。因为当卢芹斋开始卖高古器时,这些东西在欧美根本不值钱。比方说,当时一个粉彩花瓶价值3万旧法郎,而一块古玉只卖60旧法郎。他必须去教育潜在买家,教他们欣赏这些东西,这也是他有魄力的地方。他甚至创造出一套西方收藏家能够听懂的新语汇,来销售中国高古艺术品。他发明了 “中国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等词汇来介绍雕塑,其实当时的国人完全不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讲的。但他认为:“既然我面对的是只懂希腊、罗马艺术的西方藏家,那我就要用相应的词语,才可以让他们理解并产生共鸣。”他经手的很多古董,都“由死变活,由冷变热”。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无疑是个营销天才。
0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卢芹斋意识到美国已经成为古董市场的中心,于是决定进军美国。为迎合美国人的口味,他将生意扩展至铜器、石器、陶器和佛教造像等门类。他的名气和人脉很快使他成为许多私人博物馆的供应商和顾问,他所参与买卖的都是价值连城的中国古董。他的客人有银行家、军火商、石油商、不动产商等等。
但他也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生意之外,他的古董店也成了文物界群英荟萃的沙龙,他邀请知名学者对文物进行研究,如与伯希和研究出版了古玉图录,请褚德彝、伯希和编写青铜器图录等。这些研究成果增加了物品的价值和知名度,对相关历史的研究也颇具价值。
卢芹斋还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形式——回顾展。1936年他在纽约富勒大厦组织了“中国艺术史回顾展”;1939年在纽约雅顿画廊开办了“玉器三千年”展览,《Parnassus》杂志称这一展览“不可错过,因为它们总是不负众望,让观众看到具有科学与艺术价值的展品”。
卢芹斋40岁时,古董事业正如日中天。他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建造一座完全中式的建筑,用以展示和销售来自中国的珍宝。本来,这个想法在市政规划非常严格的巴黎几乎是不可能的:巴黎的建筑都有统一的风格,每幢房子的高矮、设计风格、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必须与周围建筑整体相协调。然而,不知他施展了怎样的神通,竟买下了一幢拿破仑三世时建造的公馆,在法国设计师的协助下,于1926年到1928年间,将其改建成了一座5层高的中式楼房。这可能是巴黎市内最正宗的一个中国式的建筑——红楼。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