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是拥有强大的且众多的高科技人才,而对待科技人才丰厚待遇也成了重大获利点。而中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因为贫穷,流失了一大批科学家,这才使得国家的科研能力目前与美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2008年,美国着名的马里兰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向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美藉华人施一公颁发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资助。当时,从事细胞研 究的施一公,在癌症治疗的研究上开展了一条新的研究路线。他的实验室占据了整个大楼的一整层,并获得每年二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
但让美国人震惊的是,加入美国国藉、在美国居住18年之久的施一公,宣布放弃在美国拥有的一切,返回中国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他回绝了千万美元的研究经 费,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职务,转而回国任职北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在,他已成为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
施一公曾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
施一公回国之初,他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 使普林斯顿、耶鲁、哈佛等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机会到清华来、到中国来,因为这三所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美国未来的领导者,我希望美国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 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
甚至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近年,许多像施一公同样着名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开始回流中国。他们的回流带着一个艰巨的任务:重组中国的科研文化,改变用人为亲和碌碌无为的现象,这些都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