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仕途的转折点
1982年后,朱明国到中山大学读书,这成为他仕途中另外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两年,朱明国就读的是中山大学法律系干部专修科(1992年后停办),他很清楚这是他的一个晋升机会。据朱明国在中大读书的辅导员何焕铨回忆,朱明国给老师们的印象很深刻,读书非常刻苦,学习很认真,态度端正。
“朱明国刚进中大的时候基础并不是很好,学习起来比其他同学还要困难一些。”何焕铨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朱明国读书比别人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求知欲比其他学员都强,还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
朱明国的努力可以通过他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修的课程反映出来。何焕铨还清楚地记得,在为期两年的时间内,朱明国除了10门必修课之外,还把8门选修课全修了。“按照他的年龄,在两年内很难做到全修。”这一点让何焕铨至今仍记忆深刻。
在1988年之前,海南岛还未设省,行政上归广东省管辖。海南政府时常会派干部到大学校园学习,干部们毕业回到地方之后,上一级组织部门根据学员的学习表现、思想状况等情况决定是否提拔干部,而且,少数民族的干部被提拔的机会更大。
朱明国凭借着在中大不错的表现以及黎族干部的身份,毕业后一回到海南就被提拔了。1984年,朱明国晋升为保亭县委常委,不久后还被委任为广东省海南自治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州直机关党委书记。
“贵人”王越丰
在海南官场,年轻时的朱明国曾是个政坛的“明日新星”。
“反应能力强,领会领导意图好,对老同志尊重”,海南多位已经退休的老干部向界面新闻表达了对朱明国相类似的评价。朱明国身材高大,口头表达能力强,这也让朱明国显得很突出。
对基层退休老干部和教过他的老师,朱明国也表现得谦卑,畅好乡一位曾和朱明国共事过的退休干部称,因为自己在乡政府工作,年龄比他大,他比较尊重自己。朱明国在后来到了文昌市政府工作后,过年过节回家看见他都会问候。
朱明国将这个优点一直保持了下来,即使在2014年接受调查之前,朱明国还曾打电话问候了他的老师何焕铨,更多的时候,朱明国会通过他的秘书问候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和他曾经的老领导们。
在众多赏识朱明国的老干部中,原海南省副省长王越丰便是其中一位。王越丰和朱明国都是海南本土的官员,同为黎族人,在朱明国去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之前,两人便因工作相识。当时,朱明国口才很好,为人又谦虚,这给王越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得到王越丰的赏识,可以说令朱明国今后的仕途变得更为通畅了。
王越丰也是黎族人,从小学老师起步仕途,是海南建省筹备组成员也是海南第一位黎族省级干部。官至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王越丰在海南创办了省级民族中学国兴中学并成为首任校长,还提出了设立三亚市的构想并亲自参与了三亚的总体规划,他提出要把三亚建成中国的“夏威夷”。由于热心于海南教育事业和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王越丰在海南极具声誉。
一名曾在海南省担任高级干部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1988年,海南自治州委被撤销,建立海南省。期间,朱明国到中央党校培训部三年制培训班学习,有趣的是,朱明国还在学习期间,就被提拔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王越丰(左一)
据该名人士回忆,与朱明国同期的干部中,有一位比他大十岁的黎族干部,文革前考上大学,被公认有水平、有思想,缺点是没有那么“平易近人”,1983年这名黎族干部已是海南自治州党委常委,那时候朱明国才是科级干部,可后来朱明国以“火箭速度”蹿升,将这位黎族干部甩开了一大截。
“在2年多时间内,从副处到副厅级干部,朱明国晋升得很快,主要是得到了王越丰的赏识。”该人士说,朱明国当了三年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副厅级)后,在1993年调任文昌县出任县委书记,当时朱明国仅38岁。
1994至1995年,他兼任海南省文昌县委书记、县长,当年2月,朱明国被明确为正厅局级。1995年11月,文昌撤县设市,朱明国成为文昌市第一任市委书记。
王越丰的这段知遇之恩,为朱明国在后来主政文昌乃至任职重庆、广东奠定了基础。据知情人透露,1999年7月,王越丰因病去世,朱明国在去重庆任职之前,还专门曾到王越丰的坟前吊祭,以感激王越丰对他的知遇之恩。
文昌: 一头“牛”的往事
如果说朱明国的仕途爬升还需要一个助跳器,那么主政文昌便给了他最重要的一个跳板。
1993年,朱明国开始主政文昌,到1998年才离开文昌。现在距朱明国主政文昌已有近20年的历史,和他同一个时代的人大部分已退休,不过朱明国当年在文昌的一些往事仍是一些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文昌人喜欢在茶店喝“老爸茶”,老人们有时喝着茶便不自觉就聊到了1990年代的文昌。当时在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大背景之下,文昌经济也是一片萧条,也是在那时候,朱明国开始规划文昌未来的发展蓝图。
在朱明国对文昌的规划中,最大的举动便是将市委、市政府等行政部门由文城镇迁到清澜镇。两镇相隔十几公里。文城镇是文昌多年的县城所在地,也一直是文昌的经济中心,所以,“迁都清澜”这一决定当时在文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文昌市政府部门退休老干部陈义告诉界面新闻,当时政府内部大多数老同志对朱明国这一决定明确表示反对,华侨和老百姓也有七八成以上反对,他们考虑到把市委市政府搬到清澜,新盖市委市政府大楼要花几千万元,而那时的文昌很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