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集体组织看电影《七仙女》,看到空姐们下飞机,有人说:“看!仙女们下凡了!”从那以后“十八姐妹”按照年龄开始排行,大家不再叫名字,而是称呼“大姐”、“二姐”、“十八”,马鸿志排行老七。图为“十八姐妹”在培训时的合影。

2016年,央视《等着我》节目让分散在全国的“十八姐妹”又重新相聚在了一起,怀念当年的岁月。

马鸿志当年是第一名到单位报道的,也是第一名上专机工作的空姐,第一次专机飞行接的便是贺龙老总。当时的专机是从苏联购买的伊尔-14,当时最大的飞机。两排座椅分为18个座位和24个座位。一个机组人员由机长、副驾驶、机械员、报务员、乘务员5个人组成。图为周总理和贺龙1957年底访问亚洲11国后,在重庆同机组人员合影留念,右三为马鸿志。

1957年苏联送给周总理一架专机,总理说:“我的专机不专,国内国外的客人、领导人、朋友都可以坐我的飞机,可以加入航班。”为了合理利用飞机内的空间,飞机内部进行了改造。机组把一侧的沙发放在桌子旁,便于总理休息,但周总理没有依靠过沙发。马鸿志回忆说,1957年11月总理访问亚洲11国,总理很辛苦,却一次都没有躺下过。图为周恩来总理的签名照片,原版照片被一位采访的记者借走后丢失,老人觉得很遗憾。

在出席外交的一些宴会上,总理也会邀请大家跳舞。马鸿志说,“总理教我跳过‘四步’舞蹈”,“总理也很关心我们的生活,他说:‘你们不飞的时候,除了学习,还可以去机械厂学学技术,三年之后就是个技术员’”。总理在北京病故,民航局只能局级干部才能去送别。马鸿志说,“我拿出总理的签名照片、合影给领导看,说我必须去送送总理。领导看到照片答应了。我当时在医院看到了总理,很难受,只能默默地看着……”

马鸿志保存的胡志明、金日成的签名照片。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