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国焘
对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大陆的外交走向,张国焘认为无需过多考虑红色中国扩张的企图。因为虽然“文化大革命”以来,毛泽东的外交策略一直在持续进行,比如当苏联侵略捷克时,中国曾经严厉谴责,其目的恰是使苏联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间名声大坏。显然国内的因素要大于国外的因素,毛泽东和中国其他领导人无暇过多考虑国际关系,外交事务并不是一个重点所在,就连中苏矛盾和越南问题都被放在一边。
张国焘又认为,在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往来时,毛泽东采取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方法,比如联邦德国,之所以为毛泽东所关注,就在于它既反对苏联又有着中国需要的资源,它提供了中国急需的货物。与联邦德国一样,日本、英国、法国都将与中国保持友好的贸易关系。在此,中国根本不会考虑政治气候。
对于美国人所关注的“文化大革命”走势,尤其是毛泽东一旦去世,中国政局将会如何发展?张国焘坚信,随着毛泽东的去世,林彪将顺利继承权力,但由于林彪缺乏政治上的才能,所以一旦毛泽东去世,作为接班人的林彪将会与周恩来很好地合作,因为林需要周的支持和治国的专门知识。在张国焘看来,周恩来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周恩来与他的副手李富春和李先念能够很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在周恩来的率领下,一些实干家将陆续掌握权力并推动国家前进。
与此同时,张国焘认为没有一个“文化大革命”团体,包括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爬上高位的“接班人”以及造反派是有能力的组织者,由于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这些“继承人”将因为不能胜任工作而成为负担。
张国焘更是大胆预测,那些昔日围绕在毛泽东身边的激进派,比如毛泽东的妻子、陈伯达、康生等,都将很快且有效地失去其位置和政治影响。在张国焘的眼里,康生是一个平庸之人,对于政策或者经济都一无所知。在那些激进的现任领导人失势后,中国政局上最可能出现的是林―周合作的治理模式,中国将归复平静,将进入实干家治国的时期。至于一些当时被打倒的人,比如刘少奇、邓小平等等,也将有机会重新复出,因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他们的经验和组织能力。
张国焘与夫人杨子烈的墓地
在听完张国焘的分析之后,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的官员满意而去。几天后,关于这次访谈的整理文件被转送美国驻台北“大使馆”和驻东京大使馆,然后分送美国国内相关部门。
早在接受访谈之前,张国焘夫妇就已经作出了离开香港的决定。1968年是个多事之秋:这年5月,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而刚刚经历过1967年“六七暴动”的香港仍然人心浮动,世情汹汹。身为中国共产党的叛徒,张国焘在惊惧狐疑之中不得不选择远走加拿大,去依托早就移民那里的儿子。
1979年12月2日,住在多伦多郊区老人病院82岁的张国焘,在寒冷的冬夜里被冻醒,多次按铃之后,护士却不见出现……次日5时,张国焘突然大吐大呕两个小时,由此昏迷,不省人事,等到护士找来医生时,张国焘已经气绝。而在三年前,他曾预测难以为继的“文化大革命”也已告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