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在国新办吹风会上介绍,今年6月1日起全国将执行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实现地震设防区域全覆盖,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此外,他解释,最近全球强震连发对我国大陆地震短期预测没有实质影响,地球也没有进入“震动模式”。
中国大陆处于长期受力状态
潘怀文介绍,今年3月份以来,全球7级地震多发,近一个半月时间先后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创1900年以来的新高。特别是4月10日以来不到8天的时间内,全球连发4次7级以上地震。
类似情况1900年以来共出现过37次,其中仅3次在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有7级地震发生,因而从这一现象统计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强震连发态势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而且地球没有进入“震动模式”。
同时他表示,发生在中国大陆周边的这些地震活动确实表征着中国大陆内部的应力积累在增强,就是两边的板块都在向中国大陆挤,中国大陆处于这样一种受力的状态,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伤亡更多因建筑垮塌
对于如何更好地对地震进行预测以减少伤亡的问题,潘怀文表示,这依然是一个世界难题,虽然中国的学者一直在努力,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即便如此,我们正在做的长期预测、中期预测,也包括短期和临震预测,还是有很多积极意义,比如成为指导政府组织开展减灾准备的参考依据等。
他表示,预测只是减灾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防御地震方面,建设具备足够抗震能力的建筑物、房屋、重大工程为重要。
地震发生后之所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很多不是由于地震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垮塌的建筑,当然也还包括其他的一些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如果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设计和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会在抵御未来的地震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潘怀文介绍,今年6月1日,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将正式付诸实施,这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图件。今后在我们国家所有的地区开展建筑物,特别是一些大型工程的建筑,一定要按照这张区划图里给出的可能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设防。这张图改变了我们国家过去有相当多的地区不设防的状况。
京津冀暂无破坏性地震迹象
对于京津冀地区是否有发生强震的可能,他介绍,这个地区处于高烈度地区,所有的建筑包括民房的建设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抗震设计。目前还没有能力预测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间这一区域是否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就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地区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暂时还没有迹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