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深圳渣土受纳场一年利润上千万元 年租金仅一元

www.sinoca.com 2016-03-24  每日经济新闻


  管理方向:纳入建设工程监管体系

  滑坡事故发生之后,深圳市城管局对市内的受纳场进行了一次安全性调查评估,认为目前在用的6座受纳场建设、施工、运营等主体单位明确,现状总体上安全,可以继续运行使用。

  此外,深圳计划新建一批受纳场。按照《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在全市选址规划46座余泥渣土受纳场,总库容约1.7亿立方米,不过规划在滑坡之后面临着重新调整。

  深圳市城管局日前向媒体表示,广东省住建厅正在组织编制新的余泥渣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标准规范,待新标准规范出台后,对《规划》中仍未建成的受纳场规划选址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复核,存在安全风险的立即调整。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运营企业负责受纳场日常运行管理,收费标准则按“一场一价”的原则确定。

  一位深圳市城管局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府投资的受纳场由政府定价,6元/吨,采取收支两条线,运营收入统一收归财政,其中一部分再划拨给受纳场运营单位。而由市场主体投资的受纳场则由投资主体定价。目前受纳场收费尚无统一的政府指导价,“定价标准还在调研之中,需要多几个试点,如果出台太快,害怕出现偏差。”

  在上海,建筑渣土的运输处置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2009年政府给出的指导价为,陆上堆场储存及带处置每立方米19.80元,即每吨11元;码头船运及带处置则为每立方米26.54 元,即每吨14.74元。

  前述深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余泥渣土受纳场的相关管理工作将向市住建局移交,未来受纳场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将纳入建设工程监管体系。

  处理路径:填海、堆山造景

  据记者了解,2000年以前,深圳的余泥渣土产生量还较为有限,加上待建土地和低洼地带广泛分布,消化余泥渣土尚不成问题。2001年起,由于待建土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建设项目的土地平整变为以“弃方”为主,同时国家开始严格管制填海行为,城市余泥渣土堆放平衡打破。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深圳目前的受纳场库容难以支撑一年,而新建受纳场也无法持续满足要求。根据日前发布的《深圳市2015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2015年至 2018年深圳拟新建受纳场27座,总库容9320万立方米。不过,由于弃土回填及交换利用比例、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比例均较低,按照目前的受纳量测算,新建受纳场仅可以使用4年。

  对于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容量的问题,审计建议加强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实行减量化处理,建立全市房屋拆除工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服务房屋拆除工程业主、施工单位与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促进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工作。

  据了解,上海市已经于2014年底启用了建筑渣土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在平台上能够清楚看到全市的工地信息、回填点信息以及运输公司信息,每一个回填点的总容量、剩余容量等都清晰在列。

  对于深圳余泥渣土未来的出路,深圳市城管局新闻发言人杨雷表示,鉴于深圳市陆域的受纳场规划选址已极为困难,市政府将积极协调国家海洋部门推进深圳的用海项目,以此作为解决工程弃土出路的重要手段。

  除了陆域填埋、填海之外,堆山造景也是处理余泥渣土的方向之一。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期内,特区内新建城市公园32个,特区外新建城市公园108个,这些公园也能成为余泥渣土的容纳场所。

  记者观察

  万亿建筑垃圾再利用市场 专业企业仅20余家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行业,企业毛利率可高达39%。

  工信部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仅为几千万吨,利用率不到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中国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2014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仅有20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从事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工作,刚刚挂牌新三板的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昌金科)综合毛利率为39%。

  一方面,我国城镇化规模日益扩大,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另一方面,专业化处理企业数量少,行业认知不充分。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建筑垃圾管理和再利用的不重视正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进程。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贵州原水利厅长黎平获刑13年 9旬老母:等你出来
下一篇:女生遭殴逼跪扒衣拍裸照 警方:9人落网拘1人(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