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听说很多国企改革不敢主动往前走,怕被质疑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革正面临哪些问题?
傅成玉:总体来说,要解决“不想改、不愿干、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
政知局:国企改革需不需要强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种说法是,民营企业对央企的领导任命制感到顾虑重重?
傅成玉:对。中央明确了这个方向,但是(改革)很难。很多人包括有学者、领导干部以为,职业经理人就是指一个人,他市场来、市场走。实际上,职业经理人不是说从市场上聘任,然后给他一个高待遇就叫作经理人了。人家来了,要有一个能为他的工作提供支持的内部机制,能让他创造效益、做贡献。如果没有这个机制,职业经理人是干不长、待不住的。国企尤其银行,你看引入多少职业经理人?给的待遇不低,最后不都走了?强化职业经理人制度,就要从内部机制要改革。不改就不能实现。
“我认为不会有失业潮”
政知局:“去产能”有可能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吗?
傅成玉:分两种情况。部分技术先进又节能环保的过剩产能,可以和“一带一路”结合,但是水平低、高耗能、不环保的那一部分技术,就不能拿出去。中央提到“国际产能合作”,我们走出去,一定是给人家的未来带来好处,不能把我们的麻烦转移给人家。把我们的长处转移出去,既对我们有利,又对沿线国家长远发展有利。
政知局:有分析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之去产能改革,今年有可能会出现“下岗潮、失业潮”。你怎么看当下的就业形势?
傅成玉:我认为不会有失业潮。这是由我们的国家制度决定的,不像西方的纯市场行为,(西方)政府不干预。目前,服务业尤其生产领域服务业都很缺人,产业潜力还未充分挖掘。
去产能改革中会有工厂倒闭,人要转移。要相信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下,能把人的出路找到。我们过去有过教训,前一轮下岗职工“买断”(工龄)是个大教训,不会再让一批老百姓过不下去了,等回头再来找。
政知局:你说过,不要把人当包袱。
傅成玉:人是最大的资源,中国如果要把人当包袱,以后一定没前途。13多亿人口是我们未来在世界上的最大竞争力,即人力资源。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高人力素质。有人说,现在人口红利没有了,我说这是狭隘的人口红利,这是从劳动力数量说的,其实人口红利更要提人口质量、素质。现在有人说,农民工收入高了,造成企业成本升高。我认为以后工资还要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和国家的宗旨。收入高的同时,要提高产出,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块红利远远没释放。
我们缺乏工匠精神。你到德国去看看,一个工匠毕生从事一个领域,他始终追求精益求精。我们更多是粗制滥造,因为在过去那个阶段,经济水平在那里,消费者需要那些粗制滥造的商品。而现今阶段,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但我们的供给侧没能跟着提高,所以要调结构。
政知局:对于保证就业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吗?有人担心人员能不能都顺利分流。
傅成玉:这个不用担心。起码我们有完整、成套的经验甚至完整的理论。在中海油、中石化改革中,我裁过人吗?中海油60%员工没有在上市公司,只留了8%的资产,但最后60%劳动力都盘活了,发展到最后,内部流行一种玩笑:你不好好干,我调你到(中海油)上市公司去。我在中石化推进改革时,106万职工最后留下 91.7万人,剩下的都要给他找到出路。(被裁的)谁喊了?没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