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墨索里尼的长女,只是在为商业目的对张学良进行公关
日本间谍向本国政府报告:齐亚诺夫妇刻意热情接近张学良,有很现实的商业目的
那实际上呢,所谓的艾达·墨索里尼爱上了张学良,不过是张学良一厢情愿的幻想。1932年,艾达·墨索里尼的丈夫齐亚诺,被任命为意大利驻华临时特使及全权公使。齐亚诺在华的主要职责有二:1、确保中国向意大利企业界,尤其是军工企业界大量订货;2、促使南京政府雇用意大利的军事专家和政治顾问。为达成这两大目标,齐亚诺积极活跃于中国军政界,艾达也成了著名的交际花。时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的张学良,正是齐亚诺夫妇的重点“攻关对象”。有传闻称,艾达曾请求张与她一起坐飞机遨游北平;张为了博美人一笑,购买了三驾意大利飞机。这个传闻应该不假。事实上,齐亚诺夫妇当时在攻关整个国民政府,在他们的运作下,还以墨索里尼的名义,送了一驾飞机给蒋介石夫妇。⑥
1933年3月,因热河之役东北军不抵抗,北平军分会委员长张学良引咎下野,赴欧洲考察。虽然下野,但张的势力仍在。适逢齐亚诺夫妇卸任归国,遂被邀请前往意大利暂住。张后来对中共地下党刘鼎讲:在欧洲的大半年里,想去苏联,蒋介石不让;去德国,希特勒对他很冷淡;“只有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对他热情”。⑦至于热情的理由,全程跟踪、监视张的行动的日本间谍有准确的判断。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在给外务省的密电中说道:
“齐亚诺意大利公使夫妇与学良夫妇结成了特别亲密的关系,其目的为利用这次张学良旅欧的机会向他推销Fiat公司制造的汽车、飞机等。……(齐亚诺)还劝说其岳父墨索里尼,对学良……给于特别保护。(笔者注:当时旅欧华侨、学生常组织针对张学良的抗议活动)”⑧
外务省的另一份报告也认为:“关于张学良特意选择去意大利的理由,据18日‘奇亚塞拉’(即齐亚诺,笔者注)与馆员的谈话,‘奇亚’完全是商业上的兜售者,到任后成为意国公司的代言人,积极扩大对中国贸易。该公使夫妇更与学良夫妇建立了亲密关系,最近曾有过将‘菲亚特’(Fiat)公司产的汽车、飞机等售给学良的交易,乘学良此次赴欧的机会,斡旋给张提供别墅和意国船只,以提高自己的声誉。”⑨
也就是说,齐亚诺夫妇刻意热情接近张学良,有很现实的商业目的。
张学良被女色所迷,且错觉陈公博也与艾达有一腿。殊不知艾达夫妇对华公关成效很显著
至于张学良是否领会到了这种用心,外人不得而知。但面对艾达的公关,张学良的表现是很清楚的。据随行的澳大利亚人端纳观察:在去意大利的船上,“最吸引他注意的还是绿眼睛、眼皮重垂的齐亚诺伯爵夫人——艾达(Edda)——墨索里尼女儿的风姿和毒蛇般的妖媚。……艾达这个妖妇当时支配了少帅许多时间。”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的张被艾达所迷惑,在意大利被艾达领着参观了很多的飞机工厂、汽车工厂。张认为艾达爱上了自己,但张同时也承认:直到回国,也没有机会与之发生任何实质的性关系;张还承认,艾达给自己的书信,没有一封属于情书(艾达在齐亚诺死后,爱上了一名共产党人,留有许多措辞热烈的情书)。
至于张学良爆料说艾达和陈公博还有一腿,其实也只是张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1932年,陈公博就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正是齐亚诺对华商业公关的关键对象。所以当时在上海,齐亚诺夫妇与陈公博打得火热。到1938年,蒋介石派了陈公博出使意大利,希望说服意大利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也正是寄望于陈公博和齐亚诺的私交能够起些作用。当然,因为这个时候的陈公博,对齐亚诺没有价值,此行也就没有任何成果。⑩
另外,有必要介绍一下齐亚诺夫妇公关中国军政高层(甚至包括蒋百里)所取得的成果:1933年7月,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与齐亚诺在伦敦签署了一项采购意大利商品的巨额协议。从1933到1936年,中国从意大利购买了超过130架教练机和轰炸机,这些装备是由Breda,Caproni,Savoia-Marchetti,Fiat等公司制造的。意大利向中国派遣了20人的空军顾问团,两国合建了南昌飞机制造厂和中国意大利航空协作组织。陈纳德后来感慨:1937年之前,“意大利人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空军,而且垄断了中国的航空市场”。
口述史里没有的情节:请林徽因做家教失败;为选票抓大学院长
所以呢,张学良讲自己好色,“唯一爱女人”,这个是可信的。但他所渲染的那些具体的艳史,在“爱”字上,到底有几分真实几分幻想,就很存疑。而且,那些失败了的艳史,张也是绝口不提的。譬如,据史学家、中研院院士萧公权披露,1930年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时,曾钟意林徽因,想要她给自己做“家庭教师”。萧说:
“张学良……他根本上是一个‘纨绔子’,也是一个‘昏小子’。这从他若干人所周知的行动可以推断。有一件很少人知道的事,也可以作为他品性的写真。当我在东北任教时,梁思成、林徽音夫妇也在那里任教。‘少帅’见了这位女教授十分倾倒,嘱人向她致意,请她做家庭教师。她婉词谢绝,等到课务结束,立即同着丈夫离开东北。”(11)
林当时是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教授,张找个“建筑系教授”做家庭教师,醉翁之意是再明显不过。所以,为摆脱张,林徽因在1930年12月以养病为名离开沈阳回到北平。1931年6月,梁思成也离开了东北大学。梁离开,一方面是因为林徽因的事,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满张的跋扈——1931年5月,国民政府要召开国民会议,4月份各省要选举会议代表。张学良拟了一份“当选名单”交给东北大学,但东大师生选的却是本院的院长和教授。然后张学良“把四个院长给抓来了,要枪毙他们(第二天又给放了)”。(12)经此两番风波,梁思成遂选择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东大建筑系。张学良自述,他少年时曾反对先生以《民主国之害甚于君主》为作文题目,在文章中嘲笑“说这话的人是坐井观天”,把先生气走了。但也要注意到,张掌权后,自拟当选名单、抓捕大学院长,这些没有出现在口述中的历史,并非没有发生过。
注释
①张学良/口述、唐德刚/撰写,《张学良口述历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P45。②同上,P47。③张学良/口述、张之宇、张之丙姐/访谈,《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第三册,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P797-798。④同上,第五册,P1398。⑤同上,第三册,P798。⑥(意大利)MicheleFatica/著、任筱萌/译,《意大利墨索里尼与中国蒋介石政府关系之始终》,《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⑦据张魁堂《刘鼎在张学良那里工作的时候》一文所引刘鼎工作札记,收录于《中共党史风云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著,1990,P226。⑧(日)西村成雄,《张学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P82。⑨日本外务省,《关于张学良旅欧的调查报告》。转引自《张学良年谱》,张友坤等/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P471-472。⑩陈红民,《民国时期意大利与中国关系的档案史料——以《陈公博访意报告书》(1938年)为例》,《安徽史学》2015年第1期。(11)萧公权,《问学谏往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P95-96。(12)宁恩承,《东北大学话沧桑》,(台)《东北文献》1990年第2、3、4期。宁恩承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故对此事知之甚详。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