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0日复函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的信中,宋庆龄推却道:“请接受我对你们极友善的来信之深厚的感谢。我非常抱歉,由于有炎症及血压高,正在诊治中,不克即时成行。”“但我的精神是永远随着你们的事业。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二十三年前被阻 ——将于最近将来光荣的完成。”(《宋庆龄书信选集》下)因而,宋庆龄“经长时间考虑,确认一动不如一静”“将在上海迎接解放,和诸公见面”,对中共的北上邀请予以婉拒。
甫时,宋庆龄对中共还是持观望态度,对政治身份并无期望,而对在上海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则全身投入。她对中共的某些政策不了解,在1949年1月致王安娜的信中特别提到:毛泽东无线电广播中“要求杜月笙维护上海的安定”,“要求吴国桢留在他的岗位上”。(《宋庆龄书信集》续编)
5月27日,上海解放,新政协筹备会议召开在即,各民主党派人士李济深、沈钧儒、章伯钧、黄炎培、张东荪、周新民等人也纷纷恳请宋北上。6月4日,宋庆龄复电“自当竭尽驽钝,为国效力。只以病躯急需疗养,暂缓北上,尚冀谅察”。(《宋庆龄书信选集》下)
第一轮邀请无功而返之后,中共派出了党内地位和社会声望都匹配的邓颖超,持毛泽东和周恩来亲笔信南下上海。毛泽东在6月19日的亲笔信中写道——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
大安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馆藏宋庆龄往来书信选集》)
其实,宋庆龄与毛泽东同岁,她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49年正值56岁,比生于1893年12月26日的毛泽东只大11个月。
周恩来在6月21日函中说:——
庆龄先生: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程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上。敬颂
大安
周恩来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月25日,在曾长期担任宋庆龄的英文秘书、深得宋庆龄信任的廖梦醒陪同下,邓颖超拜见宋庆龄。但是,邓颖超也没能劝动宋庆龄。宋庆龄说:“这事容我再仔细想一想”,“希望能到苏联疗病,并在国外工作一时期。”
宋庆龄正受荨麻疹折磨,这是宋家的家族遗传病,她每遇过度紧张或过度劳累,此病便会剧烈发作。1949年上半年,宋庆龄病患缠身,重感冒、神经痛、高血压屡次或持续困扰,她卧床休息并放弃所有工作和活动,有时病得只能抱着热水袋呆在床上,自觉“很想尽快治好,这样才好出去见朋友!”
宋庆龄的犹豫还包括,她对南京中山陵、上海孙中山故居以及对弟弟宋子安的上海财产保护都不甚满意。而中国民主同盟华东执行部主任史良与宋庆龄关系亲近,宋庆龄心中对中共的芥蒂幸被其较早获悉。
原来,中共军队接管上海时,一支入城部队提出征用宋庆龄位于林森中路1803号(今淮海中路1843号)的住宅。据中共华东局6月1日向中共中央的汇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二十军军政治部姜宿回忆:那天,六〇师一七八团一个营进驻淮海中路,警戒线延伸到龙华机场附近。连长指定武康大楼对面一所宽敞房子,要排长带一排人去宿营。门房当即拒绝:“这里不能住。”这名排长很反感:“连长命令我们住这里,为什么不能住?……如果下午四时前不把房子腾空,将派兵来搬走东西。”宋庆龄亲自下楼:“我是宋庆龄。这里是我的公馆,你们部队不能住。”陈毅知道这件事后,打电话向宋庆龄表示歉意,随即又与潘汉年一起亲赴宋庆龄寓所。5月31日,在陈毅、史良、吴克坚的陪同下,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和第二书记饶漱石,亲自登门拜访道歉,并派卫兵在宋庆龄住宅警卫。
史良还告知中共华东局,宋庆龄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中共华东局安排潘汉年送来一百万人民票。史良还提及,孙中山故居中一个老仆人曾被拘留,宋庆龄颇为诧异。后经邓颖超了解:“孙中山故居仆人曾于当日被拘,旋即释放,所发生误会已向宋庆龄解释。”
史良得知,宋庆龄提出对宋子安应“加以区别”,因为宋子安听从她的劝告留美未追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子安因此留美未归。现上海爱棠路一百九十号为宋子安私产,已为人民政府接收,孙意对宋子安应与对蒋、宋(子文、子良、霭龄、美龄)、孔等加以区别,方使子安觉得听孙话果有出路。”为此中央致电上海市委:“请你们查明该号房产如属宋子安,可交与孙夫人代管,俟宋子安将来回国时再行解决。”(《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
此外,宋庆龄曾在1949年6月去过南京中山陵,称“中山陵一带环境比较杂乱”。她还对自己是以特邀代表、民革代表还是妇联代表身份出席新政协会议,心存疑问。(张皓、叶维维《北上:新中国成立前宋庆龄的心路历程》,《党的文献》2011年第5期)
史良劝慰宋庆龄,即使因体力不支不能每天到会,也应当参加开幕式。宋庆龄“为之动容”,请史良从北平回上海后再商量决定。史良据此估计,“邓亲往劝驾必成”(《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