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次5天空气重污染为何未启动?
回复:11月底,北京经历了2015年以来最严重的→轮空气重污染。11月27日1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29日上午10时升级为橙色预警,12月1日解除,共持续了106个小时(4天零10个小时)。
上次重污染由11月27日开始,但从期间预报情况来看,27日和28日两天是重污染状态,但29日至30日因为→个弱冷空气的影响,会有→段明显的改善过程,而后来事实也证明,29日下午至30日凌晨这段时间,全市的PM2.5浓度有→个明显的回落。虽然后期重污染持续至12月1日,但中间出现了中断,所以达不到持续72小时以上重污染的情况,不满足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
与上次重污染过程“来得快”不同,这次重污染过程是逐步积累的,虽然预测强度不如上次,但是持续时间长,形势研判清楚。及时实施更强的应急措施,减排力度大,能缓解重污染程度,更加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热点回应
热点一
北京上空“霾层”照
气象专家:照片系伪造
昨天,小伙伴的朋友圈里都在传播这样→张北京上空“霾层”的照片。北京的雾霾层真的有这样“醇厚”吗?那生活在这样的“穹顶之下”的小伙伴们还有办法呼吸吗?
“这一定是‘伪照’。”在看过记者转发的照片后,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明英表示。
张明英解释说,首先图片中的云层明显有一坨一坨的“鼓包”,这就说明这种云层不是稳定云层,上升气流较为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大气的垂直扩散是比较好的,因此近地面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雾霾。
其次,从污染到不污染,在空中存在一个过渡带,在距地面1000米左右的近地面。这个过渡带的边缘不会像图中那样像刀切一样整齐,而是一个逐渐的过渡。
最后,这张“霾层”图片的颜色也明显不符。张明英表示,雾霾污染最重的应该是在近地面,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严重雾霾,其颜色也是灰白色,不会像图片中这样的“深咖”,“即使是沙尘暴也没这种效果。”张明英认为,这张图片的色彩很可能是处理过了的。
热点二
“湿法脱硫”加重雾霾
行业专家:只是主观臆断
近日,→篇《蓝天白云能持续多久?→个环保工程师眼里的雾霾真相》又掀起了→轮关于雾霾成因的大讨论,阅读量超10万。特别是文中提出,在我国火电行业中普遍采用的“湿法脱硫”因没有对烟气进行再加热,导致低温、高湿度的烟气难以扩散进而加重雾霾的论断,更是引爆读者眼球。
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表示,把排烟湿度与雾霾连在一起缺乏科学论证和定量说明,只是主观臆断。
王文轩说,文中引述的事实有些是对的,但有些却与事实不符。比如,文中说,“此前我国没有安装烟气脱硫设备前,火电厂烟气排放温度在130℃-150℃之间,在这个温度下的烟气属于干烟气,容易扩散,不易形成雾霾”,就与事实不符。王志轩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我国大量采用的也是湿式除尘器,且未脱硫,因此不存在“干烟气无雾霾,湿烟气有雾霾之说”。此外,王志轩表示,当环境湿度接近于饱和状态时,饱和湿烟气因水汽的凝结放出潜热使烟气抬升比加热到100℃的干烟气还高。
此外,文中“干烟气的污染物排放不易形成雾霾”的论断也是不对的。王志轩说,霾本身的定义就是干细颗粒,没有霾何来雾霾?他表示,电厂锅炉加装脱硫脱硝设施后,并没有增加污染物,而是大大减少了污染物,“污染物减少了,怎么反而会加重污染?”
对于文中提及的“一些发达国家(美日德),烟气排放温度一直是环保要求的刚性指标,通常要求在80℃以上”的说法,王志轩表示,美国绝大部分是烟气未加热排放,中国之所以采用湿烟气排放在当时做过大量论证,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了美国经验。此外,排烟进入冷却塔一同排放获称“烟塔合一技术”,是源于德国,排放也是湿烟气,烟气温度不高,烟气湿度大,冷却塔也比烟囱低,但对排放烟气温度也无要求。
王志轩说,作者以“环保工程师”的身份发文,让公众感觉内行,但环保工程专业与大气物理专业也是隔行如隔山。不能把感性甚至感觉直接变成重大“发现”,而这些“发现”尤其容易被大众(非专业者)认可。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