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学者:中国普遍二孩后 人口结构合理也要100年

www.sinoca.com 2015-10-29  新闻极客


  《新闻极客》:怎么样才算平稳渡过?

  郭志刚:跟今天的生育政策调整有关系。今天生的小孩到2035年就是20岁,正好开始劳动了,假如要能多生一点,在2035年以后就有更多人处于青壮年,能来支撑老龄化,相对解决这个问题就容易一些。

  《新闻极客》:要改变现在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大概要多少年?

  郭志刚:这是非常大的问题。30多年前有些学者说中国人口7亿比较好,但当时很多人口学家反对,说不能把7亿当做一个目标,降到更替水平就可以了,慢慢把这个人口先稳定住。其实,长期稳定在更替水平的目的之一是保证人口转向不增不减的发展趋势,目的之二就是在及时调整人口结构,不要再追求更低生育率和更少的出生了,因为那样人口结构将更畸型,未来人口缩减也过快。

  中国人口总量一旦在2030年甚至在此之前就达到最大值,以后人口会减少,我们就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人口结构慢慢变化,如果现在能将生育率接近更替水平并大致稳定下来,我估计100年可大体形成均匀的年龄结构吧。

  《新闻极客》:100年?

  郭志刚:对,因为人口变化是个长周期过程,从前老说基数大、周期长、惯性强。惯性就是现存人口及其结构的影响,这决定了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使人口结构从现在畸形外廓恢复到均匀状态,出生数要长期稳定,还得等现有人口大体退出,现在人寿命有七八十岁的,一百岁的也有,所以我说一百年。

  人口问题真的很需要前瞻性。经济出了问题有时候两三年就缓过来了,人口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调。从老龄化角度,大势不可逆转,但一定要想尽办法缓解,使老龄化进程慢一点,少子化不那么严重,使将来老年人口最多的时候也有好多新的接班人。这一人口过程是统一的。在这个人口阶段,你还在那津津计较一年多生了几万人,就很不明智了,是不是?

  《新闻极客》:之前你为什么怀疑官方的生育率数据?

  郭志刚:严格地说,我主要怀疑的是以前计生委对形势的判断。主管部门有将近二十年都坚持说生育率在1.8,这不可能。从他们的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来分析,生育率一直在下降,远低于1.8。调查结果跟政府宣传口径相差太大,比如我们普查是1.2,多次人口调查也就是1.3、1.4,可他们总说1.8,差距极大,这很危险。

  我应该算是比较早意识到中国生育率可能真的很低的。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总和生育率还在2.3以上,到了1995年只有1.3几。1980年到1990年生育率上下徘徊,几乎没降低,所以那时大家都承认降低生育率挺难,需要长期努力。到1990年才 2.3。没想到,1992年计生委调查的时候生育率1.6都不到了,那时候大家第一次看到生育率一下到了更替水平(2.1)以下,一对夫妇生两个都不到了,只有1.6,所有人的反应就是这个调查搞糟了,出错了。大家就等后来的调查,想等真实的统计出来,结果一等就是十五年、二十年,其间有20多个全国人口调查,但再也没有等到“真实统计”。其实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统计数字早就反映出来生育率过低了,但大家反应不过来,都觉得有问题,是出生漏报瞒报导致的。

  我在9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生育率,越发感觉不对劲,这么多调查的生育率总是很低,会不会生育率真的很低?认识新事物有个过程,我就担心大家这么多年都没有意识。所以我斗胆在一次学术会议公开提出这个问题。一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不多,有人认为我脑子进水了,压力挺大的。最近几年,说中国的生育率过低好像没有异议了,特别是2010年的六普以后,总和生育率太低了,放在全世界都可能最低。不过,在具体生育率估计上仍有挺大争议。

  《新闻极客》:为什么要在生育率上做文章?现在出现的人口问题与这个有关吗?

  郭志刚:生育率上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急速和巨大的下降。1990年以前,生育率比较高,1990年普查还是2.3。之后,生育率迅速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而且还一路下降,越来越低。这就说明,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跟以前很不一样。

  我认为,进入90年代以后,人口转变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了,但问题是我们对此没有反应,或者说政府和人口学家们反应太慢了。另外,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出生漏报问题确实挺严重,就形成一个说辞,生育率低是因为漏报,所以这事一直不被认真对待,一搁就搁了二十年。人口学者和官员都不是神仙,形成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但即使从提出这个问题到大家正式认可来看,花的时间是有点太长了。

  惯性思维、经验之谈影响太大,总说从前做计划生育有漏报、瞒报,要将生育率调到主观上能接受的水平,再通过政府部门正式发布,权威性很大。其实,进入低生育时期,好多情况与以前不一样,现在改革开放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好多变化是真的,不可能整个社会都在变,生育率一点不变。2000年以后,一部分人口学者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当时就很严重很急迫,拖到今天就更严重更急迫。当时如果早一点开始解决,损失会更少一点。

  新时期,人口结构问题越来越凸显,变成主要矛盾。今后主要风险不是总人口数超过15亿的红线,而是老龄化程度过于严重。由于以前计划生育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人口增长,但既有的政策、观念、工作重点和范围已经不适应当前人口形势了。比如,老龄化有没有设一个红线?没有。也没有明确哪一个政府主管部门对此负责监测和管理。

  《新闻极客》:你2011年发表文章说前20年政府发布的生育率过高,如果调整政策更早些,会是什么样的形势?

  郭志刚:我2003年在会议上提出中国生育率很可能真的很低,2004年发表了论文。那时我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久,我知道这话说出来有人会不高兴,而且我也没太强的底气,能完全确定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但如果这是个真问题,大家又都意识不到,本身就是大问题,况且我也尽可能做了很多研究,所以我就提了。其实,我思想斗争是很激烈的,在心里想了不止一年,不敢说,因为压力会很大。

  2004年国家计生委进行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我当时提出的看法是希望大家做人口战略研究的同时,考虑下生育率过低也是个问题。总课题组没有接受,最后研究总报告的调子是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即现行生育政策30年不动摇。

  《新闻极客》:早走那一步,现在局势不会有特别大的转变,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

  郭志刚:对。2004年,20个国内顶尖的人口学者向中央和主管部门提交建议书,大家正经签字的,说现在应该调整生育政策,写了多方面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实施建议,要求开展相应的调研,搞一些试点。

  《新闻极客》:既然有那么多顶尖学者进言,为什么最后没有改变呢?

  郭志刚:这好像不应该问我吧。当时已经启动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些学者中很多人都直接参加这个研究,提出的建议是希望研究能体现一下这个思路,就是生育政策有必要调整。但没被接受,还要稳定30年不变。为什么要提30年不变呢?因为当时估计中国人口达到最大值在30年之后,就是2035年左右,说人口绝对数开始下降的时候咱再开始考虑调整政策。

  这个研究争论挺热烈的,2006年计生委搞了一个全国计划生育调查,结果挺吓人,说最近两三年生育率严重反弹,估算出来2006年总和生育率是1.87。虽然政府一直都说1.8,但没有直接证据,现在冒出个1.87,还是实际调查的统计数字,那不是挺吓人嘛!于是计生委给中央打报告,中央就担心了,计划生育成果要付之东流,两三年之内就从1.5跳到1.87,所以中央当时做了第二个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

  主管部门大造舆论,说人口形势严峻,生育率反弹是现实风险。文件、报纸上都是这个,又是失控,又是回升,这种情况下谁还能谈调整政策?后来学者们搞明白了,生育率根本没有反弹。2009年第二个调整政策建议就出来了,参加签字的学者更多,呼吁更加急迫。

  不是说不要计划生育,现在生两个,不还是在计划吗?让普遍生两个,老百姓高兴,能减少社会中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宏观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的人口发展走向正常化和均衡化有好处,何乐而不为?所以某些部门别担心自己以后没事干,这么多工作要做,监测和缓解老龄化这块还没人做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全面二孩”来了 中国每年会新增多少孩子?(图)
下一篇:曾5次会晤再重逢 李克强默克尔会谈严重超时(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