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四十年,我挎着相机行走在嘉陵江边。我熟悉嘉陵江边的一切,我爱嘉陵江,更爱嘉陵江边的人们,他们为人忠厚、勤劳善良,也泼辣幽默。图为1989年南充。夏日里,船老板一边享受着打蒲扇的老妇送来的凉风,一边训斥着给自己脸色看的农民工。
自从喜欢上摄影以后,我一直把镜头对准人,对准平民百姓,抓拍他们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状况,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图为1990年李渡镇。不是逢场(赶集)天的日子里,由于乘客少,以船为家的客运户一家人享受着难得的清闲。
如今算起来,我拍了几万张故乡的照片,包括系列组图《乡村油灯》、《泥泞中的人们》、《长乐牛市》、《乡村理发匠》、《老房人家》、《川北老乡》、《嘉陵江码头》等等。图为1993年李渡镇。装满乘客的渡船刚靠岸,乘客们便争先恐后下船,胆大的人一跃而下。
我花了十年时间拍摄嘉陵江畔的挑沙工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建楼房、修公路。昔日嘉陵江里无人问津的沙子、卵石,一时成了天然的建筑材料。十里八乡的人们到嘉陵江边加入了挖运沙卵石的队伍。图为1994年,江边垂钓的城里人和农村来挖运沙石的农民工各行其事。
更多的,我关注嘉陵江边的日常。就像陈小波所言:几十、几百年后,一切都会消亡,唯有影像存留。那时人穿什么衣裳、梳什么发型、什么样的表情……都会从我的嘉陵江影像中跑出来。图为1996年李渡镇。烈日下,一个女人打着遮阳伞,抱着儿子在渡船边焦急的等待丈夫一起登船回家。
这张照片是我1996年在李渡镇拍摄的。照片中梳长辫子的男人人称“刘三姐”。其实他的本名是刘先维。他担着一筐广柑,他跟我说他留长辫子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留长一些可以在场里卖上一些钱,帮补家用。每个逢场日他都会挑着自家的水果乘船到市场去卖。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