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北京参加两会。
2010年1月,黄奇帆58岁。
在重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把掌声送给了这位新晋重庆市长。
“我热爱重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要像黄桷树一样扎根重庆。”黄奇帆在发言时说道。
从2001年10月来到重庆,黄奇帆担任副市长已8年有余。此次获得扶正,成为黄仕途上重要的一环。
黄奇帆的身上从来不缺关注。
他乐于阐释思路和理念,无论是在大型论坛上,还是在接受媒体专访中。他的讲话经常被整理成文,在网络上被转载、被点赞。
出于个性,他在公开场合经常直言不讳,让周围人担心,这样的“高调”和“直白”会影响他的仕途。这种担心,多出于爱惜。
自然,关于黄奇帆的争议,同样不会在舆论场缺席。人们的关注点,也不会只停留于他的经济和改革理念上。2012年的“薄王案”,曾让他经历了人生和仕途的一场大考。
如今,黄奇帆已在重庆工作14载,主政重庆市政府也近6年,现年63周岁的年龄,也已接近正部级官员担任实职岗位的65周岁界限。
自信
“包赔!”
为了吸引惠普等企业落户重庆,打消对方担忧零部件要从其他地方运来,运输时间长、物流成本高的顾虑,黄奇帆曾经承诺,“如果3年内不能做到80%的零部件在重庆本地生产配套,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重庆包赔。”
事后,黄奇帆曾向媒体承认,自己当时基于大胆的判断,“豪赌”了一把。
黄奇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掩饰自信和自我认可的一面。“他不是去评功摆好,是技术官僚的诚朴。”曾多次采访过黄奇帆的资深媒体人纪硕鸣这样认为。
2009年,黄奇帆赴台,来到鸿海集团的办公室。董事长郭台铭只带了一个办公室主任来见,时间也只有半小时。
“我不是来招商,而是来讨论一下你的发展战略。鸿海5年只做零部件,没做一台电脑,为什么?”坐定后,黄奇帆说。
郭台铭回答:“没有品牌商给我下单,就只能为拿到单子的整机厂做零部件。”
“如果我有4000万台电脑,拿出1000多万台给你做,条件是把零部件一起带过去,你干不干?”黄奇帆问。
郭台铭来兴趣了:“你慢慢说,我打个电话。”
无论是在接受《亚洲周刊》专访时,还在重庆市委党校作讲演时,黄奇帆均曾描述过这次会面的场景。
3分钟后,鸿海的4个副总裁、10个部长相继来到会议室,半小时的会变成了4个小时。3个月后重庆跟富士康签约。
为了尽可能降低渝新欧班列的货物运价,黄奇帆还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有过“对赌”。
2011年,渝新欧班列刚开通时,运价是1美元(1美元/标箱·公里),2012年,运价0.8美元,2013年又降到0.7美元。但对于黄奇帆来说,最理想的价格是0.6美元或者更低。
因为只有这样,渝新欧班列的整体运输成本,才可以和海运打平。
“这个‘对赌协议’不是我跟铁道部同志不高兴吵架。我希望他价格低一点,他说你规模数量太少,少的话他要赔本,他说你如果数量上去了,我价格可以低一点。我说那你价格低了,我数量就上去了,所以两个人就开始‘对赌’。”今年3月,黄奇帆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专访时说道。
最后,双方约定,渝新欧铁路班列如达到100个专列,运价即0.6美元,如果未能达到,则运价为0.8美元。
“万一你价格下来,我(的班列数量)还上不去,那我赔你。”黄奇帆很自信。“最后的结果呢,果然事随人意。”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