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夫妇23年帮助11800个中国孤儿找到美国父母(组图)

www.sinoca.com 2015-07-18  南方人物周刊


  “收养是慈善服务,我们有责任把费用降到最低,这样会使更多的爱心家庭有能力给更多的孤弃残儿童一个温暖的家。”仲辉常常告诫工作人员。

  “小部分孩子被收养了,可其他的还滞留在福利院。他们怎么办?而假如收养这件事,不能正面影响到到那些依然留在福利院的孩子的话,它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到这部分命运尚未得到改变的孤儿弃儿,又成了夫妻俩肩上的另一重任。

  1995年,CCAI成立了“中华孤残儿童基金会”,通过“助食、助养、助医、助学、培训”,试图尽可能领着这些孩子们脱离困境。至今,基金会已为近400家中国福利院提供两千多万美元的援助。2007年,它成为了第一家得到中国政府批准颁照的美国儿童慈善基金会。

  有了硬件之后,软件要怎么才能跟上呢?仲辉和立立又开始动起脑筋。2000年,首间以聂立立命名(她的英文名是Lily)的“Lily Orphanage Care Center”(百合花保育中心)在杭州绽开了第一片花瓣。CCAI对它最初的设想是,通过在福利院里建起“院中院”、聘来专业的育儿专家对福利院当地的阿姨们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各福利院可参照的模板,让她们明白怎样从养育、情感等各个隐性方面去爱,并与这些脆弱的小生命交流。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只要不断地鼓励她们(指当地福利院的阿姨),她们都可以做得很好。”仲辉如此说。

  现在,这朵“百合花”已经前后照顾了三千多名孩子,提供保育培训上百次。工作人员会首先挑选那些病重的、福利院可能养不活的、有生命危险的孩子,送进院中院,先帮他们把命保住了,再慢慢养好。

  “我们这几年教阿姨们,第一喂的时候你要抱起来,而且眼睛要看着孩子,同时你要唱歌;第二呢,每个孩子体质不一样,身体状况不一样,所以要不同的奶量不同的奶瓶,要写得非常清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衣服,过去他们是奶瓶共用,衣服也共用的。第三,每天尽可能给孩子洗个热水澡……”

  除此之外,保育中心的墙被CCAI的工作人员画上了各种花鸟鱼虫;每个房间都放上轻柔的音乐;只要天气允许,就必须把孩子抱到屋外晒太阳……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可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细节,都是“尊重生命”的一小步。

  只是CCAI在将这些“百合花”培养成型后,其中很多会被交还给当地福利院管理。仲辉说:授人以鱼,远不如授人以渔。

  “但这远远不够,领养的完成只是我们服务的开始”,立立说。在美国家庭带着孩子回到各州后,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将孩子送到乐儿中华文化中心(JoyousChinese Culture Center,简称JCCC)去接受中国传统技能的培训(距离远的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中文、舞蹈、声乐、剪纸、烹调、绘画、书法、武术等等。

  JCCC诞生于1996年,聂立立在美国见到一些刚刚通过CCAI被领养到美国不久、却已经完全听不懂汉语的孩子时,她不仅心里难过,同时新的使命感又来了。夫妻决定成立一所专门帮助领养孩子学习中国文化的学校。从一开始的几个学生到现在的五百多学生,这所特别的“文化学校”不仅重新赋予这些孩子某种来自于民族的归属感,更刷新他们的美国父母对“中国”的认知。

  仲辉和聂立立一直觉得,对于一个被抛弃的人来说,故乡是极重要的,这是没有被抛弃过的人所难以理解的。

  “因为孩子已经被一个小单位——家庭给抛弃了,你要再让他觉得自己被这个国家抛弃,被这个民族抛弃,那么是会容易扭曲的。他/她会产生不解,甚至一种仇恨。”聂立立说。

  他们始终坚持的是,起码得让这些孩子知道,自己来自什么样的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值得记住和自豪的。

  只是其中也存在些许无奈。“这么多年来,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把涉外收养定义为某种‘施舍’甚至‘侵略’。一提到美国人收养中国孩子,就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伤了民族自尊心,就会说中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让外国人来养呢?可是对于我们来说,事情远远没有那么复杂,这些孩子丧失了亲生父母、没了家,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尽全力来给他们找个家,把属于他们的生存、成长、成功和享受幸福的权利还给他们,就这么简单。”

  “我们中国人都喜欢讲‘血浓于水’,但在西方文化里,家庭的概念就要宽泛得多。并不是说谁好谁坏,而只是文化差异而已。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帮助这些孩子,在他们美国公民身份形成的过程中,去寻找一种归属感。毕竟我们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做中国事,makesense。”聂立立说。

  他们也不由得说到了未来。

  “涉外收养在将来一定是会基本消失的,因为弃婴越来越少、国内收养越来越普遍、针对残疾孤儿的福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和立立都盼着收养这块我们彻底没得做、一个孤儿都没有了、涉外收养完全消失,那才好呢!”仲辉说。

  至于到时这么大一个机构转型去做什么?他们也并不担心。“只要你愿意,就总会有做不完的好事儿找上门来。”

  直到今天,想起这一路的弯曲,仲辉和聂立立仍会有恍如隔世之感。其中种种绝境多得无法计数,但在走过蛮荒旷野之后,终会进入迦南美地。“况且世界上还有哪个工作能像我们这样,每天能跟这么多的家庭和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美好的梦想呢?”

  我们还谈论到什么是爱。对于那些收养家庭而言,他们不在乎孩子亲生与否、漂亮与否、健康与否、能活下来与否,这种爱到底是什么呢?

  从前仲辉和聂立立并不完全懂得其中奥秘,直到2004年他们收养了华高洁,一个患有严重心脏病(法乐式四联症)的小姑娘,9岁的智商才相当于两岁,才明白原来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你只有亲身和那些家庭走过同一条路,才能尝到那些深入肺腑的煎熬,以及之后十倍百倍的幸福。

  现在华高洁20岁了,已被丹佛社区大学录取,读美术设计学位。

  从她身上,他们终于切实明白了这个世界真的存在“无缘无故”的爱。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内蒙古两千多万亩草场遭蝗灾:蝗虫密密麻麻(组图)
下一篇:重庆水公园人挤人 管理员要求千万别优衣库(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