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没有几个东北朋友,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有正常社交。就算真没有,也至少接到过台湾腔的诈骗电话:“里好,喔系东北滴黑色会,里滴俄几在喔的叟丧……”。
不过,这种状况的背后,却是东北人地区人口加速减少。最近的新闻报道说,这种人口减少已经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复苏。
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来说说,东北的东北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而外地的东北人越来越多?
啥也不瞅的值班壹读君丨张小羁
有一种心情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人口加速流出的东北,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人口净迁入地区,那时大规模流入东北的移民,在中国近代人口史乃至世界人口迁移史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日本在占领东北期间,建设了亚洲大陆最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尽管受到战争破坏,但依然留下了庞大的基础。50年代开始,东北成为新中国的重点投资建设地区,大量人口迁入东北,加入重工业基地的生产大军。从 1949 年到 2008 年,全国人口增长了 145.17%,而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高达 181.61%,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高出约 40 个百分点,主要就是靠移民。
△摄于1951年的一张照片,表现鞍钢工人不畏艰险,修复高炉上的瓦斯管道
从天南地北而来的人们热火朝天地建设东北,使这个老工业基地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1985 年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但东北地区仍旧坚持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手——1985 年我国已经将计划性指标降低至 20%,而黑龙江省却仍旧高达 52%。
这样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成为GDP占全国比重下降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的GDP在1970年占全国GDP的15.32%,到了2005年仅占8.72%,2010年为8.58%,成为GDP比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同时,东北的工业产值也从1989年的占全国18%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不到8%。
钱少推人走
由于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发展是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占主导,即便是到了新世纪的2003 年,国有企业在东北地区经济中占比依然高达 67.5%,远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从全国的数据看,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人口,是国营企业的4倍。国有企业占大头的东北城市里,大量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好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条件好、工资水平高的沿海地区以及京津地区寻找机会。
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东北由过去的人口净迁入地区变成净迁出地区,之后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制和工人下岗潮,更加剧了这个趋势。
△《钢的琴》反映的就是国营老企业倒闭之后的经济凋敝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8年,东北地区的工资水平除了辽宁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在全国分别排第10和第12,其它两省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同全国其他 28 个省、自治区相比,吉林省三个产业工人的工资分别排名为第 26、26、28名;黑龙江省分别为 29、27、21;辽宁省第一产业工人平均工资最低,排名第 31。这样低的工资水平,怎能阻止东北人民往外走的脚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