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水浒传里豹子头林冲的刺配流放之地。正是在这里,林冲手刃仇敌,雪夜上梁山。但最近,说起此地,首先印入人们脑海的不再是水浒英雄,而是公安英烈——薛永清、袁帅。
6月8日深夜至9日晨,沧州市肃宁县付佐乡西石堡村发生一起特大枪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刘双瑞持猎枪先后打死同村村民2人、打伤3人。6月9日,沧州市肃宁县公安局政委薛永清、辅警袁帅在抓捕嫌犯过程中英勇牺牲。
一枪未平,一枪又起。仅仅过了11天,沧州又发生一起枪击案。
6 月20日13时20分,沧州市运河区贻成路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四名犯罪嫌疑人在一美发店门口将龚某枪击致死后驾车逃逸。沧州市公安局初步认定该案是有人持械寻仇。6月22日,沧州市公安局通报称,经公安机关全力工作,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已经归案,作案枪支、刀具和交通工具已全部缴获。
在中国这个严格控枪的国家,却在同一城市连续发生了两起枪案,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根据公开报道,肃宁枪击案嫌犯刘双瑞使用的是一把双管猎枪,一名牺牲民警身中60余颗弹丸,可见这枪威力不小。
这支枪从何而来,答案尚待官方调查,不过说起民间“黑枪”,难免让人想到“化隆造”这个名字。
“化隆造”源自马步芳
要说“化隆造”,咱们先从牛肉拉面说起。
爱吃牛肉拉面的人很多,但多数人恐怕不知道,遍布全国各地大小角落的拉面馆大多是化隆人开的。化隆是青海省一个回族自治县,人口不算太多。不过化隆有两大特产,一是牛肉拉面,二是枪。有经验的刑侦人员发现来源不明的枪支时,他们首先要问的就是,这是不是来自化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枪支交易的黑市上,“化隆造”几乎就是高质量黑枪的代名词。化隆造枪技术直接来自“青海王”马步芳的传说更为此增加了不少传奇色彩。
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族军阀。由于其首领皆为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也称“西北群马”。而“西北群马”中实力最强的,当属“宁夏王”马鸿逵和“青海王”马步芳两家。
说到马步芳,一般人能想起来的好象没有什么正面事迹。其实,在抗战大后方的甘肃、青海,对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时任青海省主席的马步芳配合国民政府遏止了西藏噶厦政府亲英势力分裂西藏的阴谋,配合其兄马步青修建了抗日军火运送生命线——甘新公路甘肃段。在抗战期间,尽管他统治的青海省远离日本军队,也远离抗日前线,但面对日本一步步侵略中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他以青海省(代)主席、八二军军长身份,从思想上、军事上处处防御日本、加强省内抗日宣传,并奉“国民政府”命令派出两师骑兵开赴抗日前线,转战十几省,历时八年之久。
杨有林记得,2005年,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分局从一辆兰州到西宁的货运车上查获了可以组装150支半自动步枪的配件,共10箱。案件审查之后发现,犯罪分子是甘肃岷山机械厂的职工,他和一些内部人员勾结后,先后几次从岷山机械厂、石家庄3302厂等购买“五六”式冲锋枪、“五六”式零部件两万余件,其中一大半流向青海。
值得注意的是,化隆县最早发现黑枪是在上世纪90年代,而在此之前的几十年中,尽管当地牧民也有防身的需要,但并没有发展到自制枪支的地步。而到了90年代,机械厂等国企正是由于生产不景气,一些企业就倒闭了,工厂内的工件物料和设施设备被闲置,而这些物料和设备也往往容易成为地下枪支制造的零部件和加工设备。
2003年底,河南警方在审讯倒卖“化隆造”的犯罪嫌疑人申虎时获得一个令他们大为吃惊的线索。申虎本是河南焦作中州机械厂下岗工人,懂得制枪工艺,他利用厂里的一些边角料,在自己家里就造出了3677根枪管。
所以,化隆与其说是一个制枪基地,还不如说是一个枪支组装和集散基地。由于缺少大型工业企业支持,枪支所需的零部件需要来自外地,装配完成后再经特殊渠道流入黑市。
据警方介绍,装配一支“化隆造”,成本只要一百来块钱,卖给西宁第一道收枪人三五百,市价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可见,受益最多、动力最大的,同样不是化隆人。
“后起之秀”:土炮手雷齐上阵
不过,中国地大物博,能人辈出,能制造黑枪的当然不仅仅是化隆。贵州松桃和广西合浦也不落下风,同样是黑枪制造的两个重要“据点”。这三地被合称为我国的三大“黑枪制造基地”。
松桃苗族自治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成立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成立最早的自治县之一。和化隆一样,松桃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2013年,松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5元。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相比全国平均水平,松桃县仍然是落后地区,收入水平不高。于是,有人铤而走险,“造枪致富”。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