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敲开的毒品复原,卧底钓大鱼
同年11月10日,黄埔海关又发现一票存在藏毒嫌疑的货物,是为“11·10”案。
从南亚某港口发出了一票“亮石”,大费周折地迂回到香港中转,然后由来往港澳小型船舶承运进入黄埔港口。亮石的材质低劣,且主要产地在中国。据黄埔海关的记录,从2006年就只有出口没有进口。一切都不像是正常生意。
果然,海关人员带着缉毒犬在亮石中发现了海洛因。希望能钓上大鱼,海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已敲开的亮石全票复原,暂不清点毒品数量,不动声色地放行。
贩毒集团委托国内一家公司将大批亮石搬到了顺德一家仓库。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没人来查看这批货物。这符合毒贩的习惯,并不急于收货,观察清楚才行动。但黄埔海关方面坦言,这一个多月的等待时间里,无论是现场民警还是指挥部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办案人员判断,即便毒贩露面,也不太可能在这间仓库交易,毒贩肯定还要转移货物。于是,海关布了两颗棋子,一是在仓库里安装摄像头,二是让一名办案人员伪装成搬运工在附近“找活”。
黄埔海关一名副处长自荐,因为“长得比较朴素”。他找了一套旧衣物、一双旧解放鞋,混在仓库附近的搬运工队伍里。事实上,其它搬运工都没有怀疑他的身份,只是觉得多了一个竞争者。
2009年12月20日,一名毒贩终于露面,请了几名搬运工搬货,这名副处长成功地“抢”到了一个名额。
几百袋亮石,毒贩却只挑选其中的几十袋搬走。“卧底”副处长发现,搬走的袋子上都记有编号。
随后又来了4名毒贩,几人押送着货车返回广州。一路上货车四处行驶,似无固定目的地。绕来绕去两三个小时,毒贩终于将货物送到白云区一间仓库。
缉毒人员早已根据海关“卧底”副处长的情报在此等待,在毒贩们开袋取货时实施抓捕。
“11·10”案中,共查获52 .5公斤海洛因,抓捕4名嫌疑人。
毒品本将销往欧美,可卖3亿多元
至此,“10·09”案、“10·13”案、“11·10”案,加上另一起在码头上查获127.5公斤海洛因的“12·01”案,4件案子被内部合成为“109”系列特大毒品案,共查获毒品约1032公斤,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海洛因走私案。
据广州市检察院检察官王银梅介绍,这些毒品其实并不是要在中国销售,而是以中国为中转站,销往欧美国家。“海洛因黑市价一般300元一克,一吨多海洛因如果全被他们卖出去,就是3亿多元。”
上述的一系列案件,都由广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在黄埔海关侦查阶段,市检察院派了3名检察官提前介入,以便对黄埔海关办案人员提出针对性意见,包括程序合法性、取证的角度等。
这些案子一办就是五年多,“我办案20多年,从没经历过这么长时间的案子。”主诉检察官王银梅说,头两个月里,市检察院干脆停掉了三人手头所有案件,专心办毒品案。
领事馆人员探视,审讯请翻译
由于被告人全部来自南亚和非洲,且英语不太好,给审讯带来一些交流困难。检察官吴奕星说,被告人有说乌尔都语的,有说波斯语的,还有人说的是部落土话,国内懂这些语言的人也不是特别多。黄埔海关从外地海关借调了一名人员,市检察院则从北京等高校请专业人士来翻译,此外被告人所在国还派了缉毒部队的人员来与被告人沟通。
大部分被告人都会自辩,并不知道货物里夹杂着毒品,自己只是受雇来搬货的。但在检察官的指导下,黄埔海关侦查人员将视频录像等转化成符合法律程序的证据,这些证据显示,被告人从海量的货物里挑出特定货物,很显然是知道那里面藏有毒品,这是被告人无法辩驳的。同时,有的被告人仗着自己的“语言优势”,在贩毒过程中经常互相大声交流,毫不避讳,殊不知已被侦查部门的监控录下。
实际上,所有被告人都知道自己是在贩毒,也知道在中国贩毒是违法的,可能会被处以极刑,但是为了钱,依然选择铤而走险。譬如被告人扎某称,在其国内时,雇主就告诉他大理石里藏的是海洛因,而且他住在“金新月”地区,熟悉海洛因的气味,可是为了赚钱养孩子,“还是做了”。
庭审中,有的被告人会突然声称自己遇到刑讯逼供。王银梅称,这时他们会当庭播放监控录像、询问录像等,以此来反驳被告人。
“被告人所在国的领事还会来探视。”王银梅说,领事馆人员不能与被告人谈案情,但是可以了解被告人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是否遭遇不公待遇。“如果真有刑讯逼供,领事馆的人员早提出来了。”
无论侦查还是公诉阶段,都会尊重涉案人员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一次一名被告人称他被关押的房间不好,不能朝正确的方向做礼拜,我们提出建议,看守所马上就给他换了间房。”
一名被告人的身体状况较差,广州中院便在武警医院临时开辟了一间法庭,每隔几小时就会暂停庭审,让被告人休息,给他注射治疗药物。为此,一直在旁听的被告人所在国领事馆官员还特意向检察官和法官道谢。
在“109”专案及后续相关案件中,广州市检察院共起诉12名被告人,全部是南亚和非洲的外籍人。其中4人被判死刑,5人被判死缓,2人被判无期徒刑,1人被判有期徒刑15年。4名被判死刑的被告人里,有2人已经被执行,另2人正在最高院进行死刑复核。
事实+
为何在粤外国人涉毒犯罪突出
广东是目前全国毒品形势最为复杂的省份,广东的跨国毒品犯罪活动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最为庞杂,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毒品集散地和跨国贩毒通道之一。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和成熟的销售渠道也吸引了国际贩毒集团到广东开拓市场,转运毒品。
2001年后,广东的外商规模急速增长,悠久的营商文化使广东形成一种较为的开放、包容的氛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对外国人的到来抱持接纳、宽容的态度。广东的这种特殊的人文因素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外国人提供了便利、宽松的条件。
广东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入出境口岸有一类口岸51个,二类口岸99个。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使广东拥有国内最为发达的物流体系。如果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这些有利条件也非常有利于制毒原料和毒品跟随货物流转。
广东是中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但由于城市发展太快,大量城中村和农民房出租问题,以及城市民宅出租问题,管理上有不少缺失漏洞,客观上为外国毒品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落脚点。签证把关不严和入境检查不细致都是广东外国人群体巨大,但底数不清的原因。此外,广东吸毒人数居于全国各省区之首,其中的外籍吸毒人员数量也最多,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也吸引着各大毒源地的贩毒集团或团伙盘踞在广东地区,对广东地区的外国人毒品犯罪问题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