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本来是农业学大寨会议,邓小平在讲话,她却胡乱插话,别有用心地大谈评论《水浒》;在一个文艺座谈会上,她破口大骂《创业》的编剧张天民“告了老娘的刁状”。像泼妇一样……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作者:林道元,原题为:《那些年的“小道消息”》
“小道消息”是“四人帮”猖獗时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影子。激烈的上层斗争,总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在思想禁锢、社会封闭的状况下,人们便热衷于探寻这些蛛丝马迹,企图透过它窥视一下上层斗争的风云变幻。
当时,围绕影片《创业》的斗争,有许多的“小道消息”。这些“小道消息”紧连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也紧连着我们的思考:“听说《创业》禁演了。”我听了大吃一惊。
“听说剧作者张天民给毛主席写信告了江青的状。”这消息使我振奋。
一天晚上,海政文工团一位朋友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回来,到我家串门。他把江青在大寨的“表演”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本来是农业学大寨会议,邓小平在讲话,她却胡乱插话,别有用心地大谈评论《水浒》;在一个文艺座谈会上,她破口大骂《创业》的编剧张天民“告了老娘的刁状”。像泼妇一样……这天晚上,我们把江青臭骂了一顿。
毛主席对《创业》的批示使“四人帮”慌了手脚。开始,他们妄图封锁,但纸怎能包住火呢?我很快得到了“小道消息”。可恶的是,本来是正道消息,他们竟然还把它作为“政治谣言”进行追究。
关于《创业》的“小道消息”,虞棣棠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一天,一个外单位来人找到老虞。他们单位有个人传播了一条“小道消息”,追查时说是海军报社某人说的,追到了某人,某人说是听老虞说的。他们前来核实,以便查明他们单位那个人是这条“小道消息”的传播者还是制造者。
老虞弄清缘由以后,答应写个“书面情况”。老虞觉得,下达追查“政治谣言”的这一伙人,政治上太虚弱了,虚弱得既可笑又可恶,愤懑中,他把这个“书面情况”几乎写成了“小品文”。送社领导签字时,张副社长赶忙戴上近视眼镜审阅:
“……这个‘小道消息’,我是听我们社的XXX说的……”看到这里,张副社长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摘下眼镜指着这句话说:“怎么又把XXX扯进去了?”
老虞不慌不忙地说:“你接着看。”
“我在资料室,遇到了XXX,他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主席有批示知道吗?’”
“‘不知道。什么批示?’我急着问。”
“起初,他不愿意讲。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终于讲了。我问:‘你是从哪里听到的?’”
“他瞟了我一眼说:‘这……还从哪里听到的,人家宣传部都已经正式传达了。’”
“我一听是公开传达,也就向社里的XXX公开传达了。”
张副社长摘下眼镜,舒了一口气,笑了:“写得不错。”
随着政治斗争风起云涌,“小道消息”猛增,大多数对“四人帮”不利。一位不喜欢这些“小道消息”的上级领导,在会上气急败坏地说:“现在‘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人就是喜欢传播‘小道消息’,唯恐天下不乱!各个单位都要清理清理,对别有用心传播出来、造成不良影响的‘小道消息’,要严加追查!”
个别气味相投的,还真的煞有介事地清查起来。不过,人们已经学会怎么对付了。一旦查到“你传播的那条‘小道消息’是听谁说的”,会有几种对付方法:
“我是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听到的。”
“我是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听到的。”
“我是在厕所里听到的。”
人们有时候还把自己的渴望,编成了事实。典型事例该属所谓的“周总理遗言”。当局势激烈动荡的时候,“小道消息”又有所发展,成了人们同“四人帮”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茶余饭后的传播,更不满足于一时的欣慰,而是每听到—个“小道消息”,便四处打听,非要弄清到底怎么回事。这时候的“小道消息”,成了“烽火台”,成了战斗的号角!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