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何以狼狈至此
太庙、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这两处国保单位何以如此“衣衫褴褛”?
调研中政协委员们了解到,北京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为明清两代皇家宗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将太庙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交由北京市总工会作为工人文化娱乐场所,并于1950年正式开放。由于历史原因,太庙文物保护范围的东北角区域存在大量居民棚户区。该区域的东侧,是20世纪50年代劳动人民文化宫用于安排退伍转业军人和青年职工的单身宿舍,现有住户46户。该区域西侧,原为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木工室和职工浴室,“文革”期间被分成一间间房屋,用于安排部分单身职工和退伍转业军人,成为集体宿舍,现有住户22户。此外,还有7户分别居住在原体育场等处。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的前身为清代王府。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总统府和国务院就设立于此。1919年后改为总理府,1921年成为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1926年在此发生造成刘和珍等烈士死难的“三一八”惨案。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所说:“这座院落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民国史。”
委员们得知,1949年中国人民大学组建,校址即在张自忠路3号院(东院),古建筑群的灰1、2、3楼为办公用房,灰4楼为校舍。西郊校址建成后及“文革”期间,古建筑群均成为教工住宅。西院的清海军部旧址产权单位是中联部,目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片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日本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管理使用。
重整衣衫难在何处
早在2011年的两会上,单霁翔就提出《关于抓紧消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庙火险隐患的提案》。提案承办单位对提案答复工作十分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并制定了搬迁安置工作方案。但是,3年后的今天,政协委员们看到的是,太庙内的棚户区搬迁整治工作并未真正开展。
“这两处国保单位的消防隐患之大,并非危言耸听,稍有疏忽就可能毁于一旦。”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王太华说出了调研组全体成员的担忧。
其实这两处国保单位涉及的三家使用管理单位对文物的消防安全一直十分关注,都花力气解决了一些线路更新、液化气罐更换等问题,安装了烟感报警系统,每逢节假日还要安排人员严防死守。“每年除夕都得在这儿守着,谁不想跟家人团聚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者向记者吐槽。
究竟是什么绊住了搬迁的脚步?
调研组了解到,这两处国保单位里的违章建筑和住户,都是在《文物法》颁布前形成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因而不能强行按照现行法律搬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说,学校曾数次做过居民腾退搬迁的打算,但由于成本过高等而数度搁浅,资金缺口在2006年已达千万元,近十年后的今天,可能需要超过一亿元,对学校是“无法承受之重”。
据北京市总工会资管部干部王远航介绍,按照《工会法》,“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而不能用于改善部分人的住房。换言之,由北京市总工会解决太庙棚户区的搬迁问题,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韩世春提出要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对太庙内的棚户区进行整体拆迁整治。
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王春晨提出,产权关系复杂,文物建筑产权与使用权不在同一单位,协调难度大,也是监管的难点。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太庙和清陆军部海军部旧址的住户,大都住了很多年,有些甚至是住了几十年三代人,对这里有一定感情。同时,这两处都地处交通便利的核心区,而且是学区房。有住户向记者明确表示:“不反对搬迁,但希望能给一套带产权的房子,当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孩子上学也不能有太大影响。”
合法、合理又合情地解决问题,困难之大显而易见。但是,“无论难度有多大,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依法保护。”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委副主任卞晋平的话掷地有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