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
张利云:穿越绝壁的顶尖高手
“太好了,张利云上去了!”
5月5日下午15点左右,抢通部队在尼泊尔拉扎村的悬崖绝壁处受阻,大家都在担心挖掘机操作手张利云能否攀上这一险段,他一斗子就铲了上去。
这一受灾路段,下面是波涛滚滚的波曲河,内侧是非常松散且耸入云端的陡峭山体,处在上坡路上的堆积物,把80多米路基覆盖得严严实实,狭窄的作业面,时而溅落的滚石,使整个现场充满了危险的气息。
“真不敢相信,中国军人太令我们震惊了!”英国BBC记者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说:“终于知道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怎样快速打通西藏境内的公路了。”
张利云利用挖掘机大小臂伸屈和履带的硬抓功能,首先翻越到堆积物顶端的位置,从上到下依次清理,沿边坡倒入河流的泥石,产生“轰隆隆”巨响声,久久在山谷中回荡。
“抢险救援,光凭技术还不行,必须得有不怕死的勇气。”成功穿越这一险段后,张利云说:“在这绝壁上,虽然路基随时可能垮塌,自己随时可能掉下去,但我现在代表的是中国军人和伟大的祖国,必须要让别人看到我们不一样的风采。”
装——
罗永祥:协同作战的黄金搭档
笔者在尼跟踪采访期间,发现凡是有多台机械配合作业处,就有装载机操作手罗永祥的身影。
救援大队政委黄惠军说:“这小伙打配合战挺在行,只要能让出一点点作业面,他就能跟着上去干,绝不会给前一台机械添乱、帮倒忙。”
5月4日上午10点20分,救援大队第一突击队指导员张占武,在政委黄惠军的统一指挥下,正在组织部队在达多巴尼抢通乡村街道。由于道路两侧被房屋所挡,挖掘机清理出的堆积物没有地方可倒。
“再装,尽管多装点。”一边往装载机斗子里填料,罗永祥一边交代,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这处堆积物全部运走。
10点50分左右,堆积体的清理口子被逐步撕大,再次增加了一台挖掘机协同作战。两挖一装,罗永祥尽管要倒退到后方100多米的地方倒料,但丝毫没有给挖掘机操作手多少清闲时间。
据安全员陈金龙透露,罗永祥接触机械时间并不长,但在这次抗震救灾中,通过勤学苦练,他不仅单打独干的技术突飞猛进,而且还练就出了配合协同的过硬本领,令战友们刮目相看,在这次出国救援中,可真是给咱们长脸了。
运——
徐忠国:上门服务的移动油站
西藏拉孜至尼泊尔巴拉比西地区来回有上千公里的路程,油料运输车驾驶员徐忠国9天跑了2趟。他不仅负责拉油工作,还要负责跑到各个施工点把所有机车的油加满。这几天大家一看到他来就说“老徐上门服务来了!”
5月6日,记者乘坐他的车从尼泊尔立宾村一直到巴拉比西第6村庄,沿途施工点多,需要加油的机械车辆也多。
“老徐,来,给我们保障车加点油!”正在指挥机械给居民房顶清理巨石的交通三支队参谋长张培生,一看见我们就开始打招呼:“真是太及时了,加了油让他回去拉饭,下午还要去拆除几间危房。”
从加德满都赶过来的尼泊尔技术军官JIT TAMANG由衷地称赞:“你们支援我们,连油料保障都考虑得这么到位,真是太了不起了!这条道路的断通,对尼泊尔损失太大了,非常感谢你们。”
整整一个下午,虽然只跑了30多里地,但累计给6台机械、4台指挥车、2台保障车、1台医疗车进行了加油。徐忠国在车上告诉记者,一车大概能装10吨左右的油,油罐是分开的,一边是柴油,一边93#汽油,如果让所有机车跑到我这里加油,那太费时间了,也太影响救援了,所以自己虽然累点、苦点,但是能保障那么多机械正常施工,非常值。
破——
赵文军:专啃硬骨的铁齿钢牙
“赵文军,把破碎锤开上去!”5月4日13点10分,普尔平桥往加德满都方向约2公里处,挖掘机在开挖过程中被巨石阻拦无法继续前进,救援大队第一突击队分队长宋晓东迅即“换将”。
破碎锤,是一种强力破石工具,将挖掘机斗铲更换为破碎锤即可,是一种带破碎锤的挖掘机。由于更换耗时、耗力,大型任务中,一般都将挖掘机与破碎锤单独配置,确保随用随上。
一块约有10吨左右的巨石横亘在道路中央,赵文军一听说有“硬骨头”啃,就浑身带劲。这次破碎也许是老天照顾,下起了大雨,在破碎过程中不会岩灰飞扬,并且还能保护钻头,雨水的湿滑作用进一步加快了施工进度。大概过了30分钟,赵文军先后在巨石上打了7个通眼,成功攻破难关。
“这雨可真好!”赵文军满脸的自豪与喜悦:“看,把这钢牙还磨亮了。”
“一个多星期的抢险,每次遇到硬活儿,我都安排赵文军去拿下。”宋晓东告诉笔者:“小赵在这次任务中累计破碎巨石20块,为各类大型机械设备顺利掘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