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对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肯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孩子受到不好的待遇,也不肯花银子送好的培训班、托管班。这样的状况在我看来是患得患失的,自古就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为什么一放在教育上大家都犹犹豫豫,前怕虎后怕狼了?
精彩语录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肯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孩子受到不好的待遇,也不肯花银子送好的培训班、托管班。
在美国,学校活动几乎都是家长志愿者折腾的,班级的很多活动,是妈妈在组织;学校的球队教练,是爸爸在负责;童子军活动,更是爸妈一起上。
中国家长们的表现有点患得患失,甚至有点“贪”了,一边要高质量的教育,一边又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
最近在《中国青年报》上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小学妈妈自述:我成了教孩子不择手段的帮凶”(标题后被改为“教改是要让更多的人变成全职妈妈?——小学妈妈自述”),也许很多读者都看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她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控诉教改,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共鸣。成也教改,败也教改。
这里将文章简单总结一下,这位妈妈控诉教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大多需要家长协助完成,认为老师是在给家长布置作业而非孩子;2、学校很多活动需要家长参与,需要为孩子所在班级贡献力量;3、家长是否帮忙会与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相关,因此她感觉是被学校胁迫做这些事;4、放学时间提早,作为职场妈妈,无法调整自己的时间,只有让老人帮忙或者又将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站在这位职场妈妈的角度,她的确很纠结,一方面,她要独立的社会地位,不愿做全职妈妈,另一方面,她重视教育,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得到最好的教育。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肯牺牲自己的时间,不愿意孩子受到不好的待遇,也不肯花银子送好的培训班、托管班。这样的状况在我看来是患得患失的,自古就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也有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的民间智慧。为什么一放在教育上大家都犹犹豫豫,前怕虎后怕狼了?
教改之前,大家就在骂: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孩子需要从课堂解放,中国的教育体制太落后……教改后,大家也骂:家长任务太重了,放学那么早孩子谁来管,这是要逼父母辞职……这样喋喋不休,我估计负责教改的专家们听到也是醉了。放学早,全世界都一样
2005年,乔布斯在史坦福大学演讲的结束语: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的翻译是:饥渴求知,宁做傻X!亚裔孩子是平衡的好,但是缺乏冲击力和做傻X的力度!我下面说几个西裔,具有不靠谱精神的小子的故事。
几乎大部分国家小学生放学的时间都比较早(各地区稍有不同),这有一份表,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英国:8:40-15:30(当地时间,下同);
美国:7:45-下午14:50;
日本:8:00-13:30或14:30
澳大利亚:8:00-15:00
加拿大:9:00-15:00,低年级放学时间更早,一般是下午13:30
面对这个“世界性问题”,妈妈们也是各显神通:我认识一位美国妈妈,也是职业女性,还是3个孩子的母亲,有孩子后便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早上5点半就开始上班,下午2点半下班接孩子,每天的时间安排都得用纸记下来,每件事精确到10分钟以内,每周还要专门安排一次到孩子学校和他们共进午餐。
当然,也不是每位家长都能这样“折腾”自己的,不少美国家长会把孩子放在after-schoolcare,也就是托管班,下班后再去接孩子。更有为数不少的全职妈妈,忙碌于孩子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或赶场Party中。学校活动,抢着去
这位抱怨教改的妈妈在文中描写了一个情节,“女儿对我说:‘你能不能到学校来给我们班指导一下唱歌?’我说不行。之后我了解到女儿班里的合唱确实是一个家长帮忙编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里的一台联欢会也是几个家长帮助组织的。每次有类似活动,女儿都会在我耳边唠叨,希望我也能去学校帮忙。”
这位妈妈对这样的状态特别反感,她说,“班里的活动就应该让班里的孩子们完成,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他们的人生历练,是他们宝贵的回忆。”这种说法没有错,但加入父母的帮忙,把节目做得更精彩,更重要的,在观察父母的过程中,孩子也渐渐学会了怎样才能做得更精彩,不更是一件好事吗?不少人羡慕美国孩子小学几年级就开始做调查,写论文,但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这些的,还不是老师布置任务下来,家长带去图书馆陪同查资料,一起商量、做计划。
在美国,学校活动几乎都是家长志愿者折腾的,班级的很多活动,是妈妈在组织;学校的球队教练,是爸爸在负责;童子军活动,更是爸妈一起上。逃逃学校有个活动,叫watchDOG(daddy of goodstudents),就是鼓励爸爸志愿去学校待一整天,到各个年级走动走动,再帮老师做一些教学活动。要知道,爸爸们一般都是很忙的,但为了响应学校号召,他们愿意向公司申请一天的年假。逃逃爸爸就参加过一次,据说一大早就到全校电视广播自我介绍,然后到各个年级轮串,一直忙到放学,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美国早就形成了学校、社区、家长、孩子一体的思维,大家不会斤斤计较教育的责任到底该谁全部承担,而是主动配合学校做能做的一切,包括社区的老爷爷老奶奶。在这个过程中,重点不是“帮”孩子做什么,而是真正走进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并在其中教他们做事做人的道理。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是美国人的传统
当然,说到这,有人也许要说了,美帝工资高,丈夫的工资足以支撑一个家庭的开销,而我们办不到,如果只靠老公,还完房贷车贷就所剩无几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普通的美国老百姓也并没那么富裕,别看他们房子便宜,但有房产税,相当于长租,比如20多万美元的房子,够便宜吧,但每个月还得交几百块的房产税,还有保险,独栋的房子里里外外都得维护,我们家一年光是请人来打虫都得花好几百美元(不打虫怕房子被白蚁吃掉),割草也是二三十美元一次,开支大加上美帝人民一般没什么积蓄,所以也会很担心失业,总之,都不容易。
但是,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像是大多数美国人的传统,而且很多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尽管再忙,他们也会尽量调整自己的时间,留更多时间陪孩子。甚至有时让我觉得他们陪得有点太拼了,前不久听说有位爸爸为了培养孩子打高尔夫,特意把孩子从学校弄出来在家自己教(homeschool),让孩子有更加灵活的训练时间。
相比之下,感觉有些中国家长们的表现有点患得患失,甚至有点“贪”了,一边要高质量的教育,一边又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冰心有句老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事实上,我们经常感叹美国孩子的自信,领导力,创新力……但这些能力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美国家长们用大量的时间去陪孩子,去策划各种活动,去当球队教练,去当童子军做leader,其本身就是个leadership的榜样。而这些都会换来回报,因为这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