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刊发了一组图片,向大家展示了1979年“深圳”的情况。 当时深圳市处于变革前夕。中国刚刚在年初撤销宝安县,成立深圳市,在1979年底改为地区级的省辖市,但尚未建立深圳特区。网友表示,这是在1979年11月,一位美国游客在中国南方旅行时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主题便是参观中国南方城市深圳。比起如今深圳的繁荣,照片里的深圳虽然显得有些“萧条”,但却生机勃勃,四处可见川流不息的自行车以及挑着扁担赶工的人群。街头还能看见不少外国人,当时的这些外籍人士需要边防证才能进入深圳市区。
自行车遍地
深圳街景
据小编查询发现,这系列图片是由外国网友benicektoo在flickr上率先发布的。在照片的注释中,作者benicektoo 表示这系列照片均是在1979年11月27日拍摄而成,他当时使用的相机型号为“奥林巴斯OM-1”。Olympus OM-1是1973年推出,1974年推出可以使用马达卷片器的OM-1 MD,1979年推出OM-1N。1979年OM-1/OM-1D停产,1987年OM-1N停产。性能优异的OM-1在当年大受追捧,总共生产了近15年,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据科罗廖夫介绍,1979年的深圳,农民日工分0.70元,如罗芳村人均年收入134元,对面香港新界人均收入13000元,相差100倍。当年3月份3054人次外逃香港,逃出1855人。5月达到7万人外逃,逃出3万。其实,逃港潮的问题早就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1977年11月,复出后的邓小平将视察的第一站定在广东,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与他同行。当广东省主要领导向邓小平汇报情况时,“逃港”作为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被捅了出来。正当广东的同志忐忑不安地等着指示之时,邓小平却出奇的沉默。他连吸了几根烟,缓缓地转过身来,平静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沿街小贩
据深圳晚报报道,在1978年7月的《关于恢复宝安县边防津贴的调查报告》中,就已经详细列举了深圳两户人家的收入与开支:深圳副食公司单身职工姚栋坚每月工资43元。每月开支:伙食费20元零3角,衣服3元零1分,生活用品2元7角7分,抽烟、房租、水电费9元2角8分,其他杂用5元3角1分,每月可结余2元7角1分。农机一厂的谬真和妻子吕丽娟都是三级工,两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总共98.5元,全家5口人,每个月要用21.17元买定量供应的137斤粮食,用1.49元买供应给全家的1.6斤生油 ,还要用1.84元买80斤木柴,1.72元买80斤煤。1978 年的深圳,居民各种配给票证有46种。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需要人民币加相关票证才可限量购买。1979年,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付票买0.64元的豆腐,住在滨海小镇里的谬真,每月全家可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可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
改变也在悄悄发生。1979年3月6日,广东省委批准了宝安县委《关于发展边防经济的若干规定》(13条)的报告。政策变得比以前宽了。宝安县实行这项‘优惠政策’的有多达14个公社、镇,也就是说在中央开办特区之前,深圳已经有了一个实行特殊对外政策的地区,其范围,基本上就是后来办特区的区域。之后当文件正式下达到深圳的各基层时,整个深圳河边都沸腾了!1979年5月,广东省委又提出《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初稿)》,这是“特区”一词第一次在正式的文件中出现,1200字的文件对未来的特区有12条设想,其中第8条设计了特区的工资标准:“低于香港,高于内地,技术工人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每人每月最高收入不超过人民币180元。”
此后,全深圳市很快掀起了一个面向香港,抓活经济的热潮。到处种蔬菜、挖鱼塘……只用了两年时间,全市就挖了7万亩鱼塘,改种7万亩蔬菜田。大量的蔬菜、鱼鲜运往香港,深圳人民的生活很快富裕起来。当时横岗镇有个姓钟的农妇,两个儿子都外逃到香港打工了。“13条”新政策一来,姓钟的女人又要磨豆腐、又要养猪、养鸡,一个人搞不过来了,就写信给逃港的儿子说:“你们还是回来吧,两边挣的都差不多了。”结果两个儿子都从香港又回来了。一家人养了一万多只鸡,挣得比在香港打工的还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