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十八大以来,王岐山掌舵中纪委,向腐败分子宣战,上打“老虎”下拍“苍蝇”,声震国内外。在公众心目中,王岐山几乎已经成了反腐的“代名词”。
无论是百姓还是媒体,都希望能从王岐山的每次露面、讲话中读出一些反腐新信号。偏偏王岐山平时很低调,在七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他公开露面最少。
福利来了。王岐山上两会,九天内六下团组,每次讲话都没离开自己的主业——反腐。王岐山难得如此密集露面讲话,人民日报客户端帮你梳理梳理,看完你就知道了:下一步反腐怎么干,王岐山已经想好了。
1、反腐关乎党心民心,还得接着干
王岐山掀起的这场反腐风暴,成绩卓著,打掉了不少腐败分子。两三年下来,有些党员觉得,反腐反的差不多了,该见好就收了;有些干部认为,反腐过头了,该歇一歇消停一下了;老百姓也在观望,这样大快人心的反腐能不能持续下去、会不会变成一阵风。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3月4日,王岐山在民建、无党派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既是在反驳反腐杂音,也是在回应百姓期待。
反腐永远在路上,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任何公权力都面临被腐败侵蚀的风险,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王岐山想的其实更多。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王岐山重提“窑洞对”,重提毛泽东与黄炎培纵论如何打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其实就是想告诫党员干部:民心最重要、民心不可失。
什么最伤民心?贪污腐败最伤民心。正因如此,在王岐山心中,反腐的意义可不只是正风肃纪那么简单,它“关乎党心民心”,更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反腐的分量如此之重,王岐山又岂会轻易松手?“要有静气、不刮风,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王岐山这番表态,无疑是在向世人宣示:反腐还要接着干、誓要跟腐败分子“死磕”到底。
2、纪律底线不可触碰,谁违纪就处理谁决不放任自流
“领导干部往往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进而违法。”3月5日下午,王岐山参与北京代表团审议时,再提“纪律”和“规矩”。
其实,中央此前已经多次强调纪律和规矩,不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不许搞变味的同乡会、同学会。但总有人将警告不当回事,不信纪律和规矩,却信“潜规则”。特别是把纪律所明令禁止的当耳旁风,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找靠山、架“天线”,搞山头主义。
下一步怎么做,王岐山在北京代表团有详细表述。
首先是要把纪律规矩立起来。对党章和其他党规中的纪律要求整合概括,使之具体化,让党的纪律明确规范、完整系统。也就是说,要反腐败,要从严治党,必须把党规党纪这个篱笆扎得好、扎得紧。
其次是要把纪律规矩严起来。怎么严?就是要抓早抓小,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该纪律处分的及时处分、该组织处理的作出处理。这样不仅治了一人,对其他人还有警示作用。
王岐山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让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纸老虎”“稻草人”。无论是谁,违反了纪律和规矩都不放过,不搞下不为例,也不搞法外开恩。
3、当领导就要负责任,班子出了事班长走不了
王岐山曾形象的将“主体责任”比为“牛鼻子”,并反复强调其重要性。这不,3月6日,王岐山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啥是主体责任?通俗的说,就是那句话那句话:班子出了事,“班长”走不了!为啥要反复强调?很简单,各级党委书记作为各自班子的“班长”,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旦这些领导干部反腐不力,甚至自己都腐败,就会损害政治生态。
事实上,在腐败问题上,某些“一把手”或是“不想抓”,以为独善其身就行,不管下属是否违法乱纪;或是“不会抓”,管理下属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腐败积存;或是“不敢抓”,发现了问题却不上报、不处置,导致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
仔细揣摩王岐山在会上的说法,应该说新一年的反腐,中央有方向也有思路。
方向上很清晰,“在巩固省一级成果的基础上,向地市一级延伸,强化监督执纪问责。”2015年,反腐问责重点将向基层覆盖。思路上有重点,“突出问责,查处几个典型。”重点查谁?那些“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弱化、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敢担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禁而不绝的,对中央巡视组反馈和移交的问题不整改、不查处的”。这三类人要小心了,老王已经盯上你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