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搞农业合作社致富
2009年,刘天华创办的“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首批加入合作社的彭民选回忆,当时,刘天华挨家挨户跑,对村民承诺种子、化肥、农药都不要钱,只要把地给他种,他保证村民不低于当前收入。
“我一想,这是好事啊。不操种地的心了,我还能外出打工再挣一份钱。”彭民选说,这几年,他一直把地托管给刘天华,不用干活,照样从土地里挣钱。
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刘天华还不断增添农机设备。“那么多地,靠人工不行的,必须走机械化的路子。”去年4月,他花费20多万元,买了一架无人植保飞机,专门用来喷洒农药,一天能喷洒800亩地。过去,每个人每天从早干到晚,也只能喷洒10亩地。
“天时不等人,低效率的
人工喷洒往往错过了防治病虫害的最佳时机。”刘天华说,操作飞机洒农药,这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很大的荣幸,“搁过去,这都不敢想”。
眼看刘天华的合作社办得风生水起,更多的农户纷纷加入他的团队。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统一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并成立了机耕队、机收队、排灌队、植保机防队。“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农机和农技的融合,达到了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 村民彭民选说。
目前,刘天华的合作社已建立粮仓2000平方米、晒场1500平方米,发展社员600多人,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托管土地6800亩,流转土地4200亩,农户存粮每年7000吨。
决心
父子俩争当新型农民
1月30日下午,河南周口市商水县魏集镇一块麦田。残雪还未完全消融,田间弥漫着一丝温润。
刘天华抓了一把雪,又把手指插进麦田的泥土里。“下透了,这场雪下得真是时候。”蹲在这块合作社的麦田里,刘天华和22岁的儿子刘记森查看雪后的墒情。
深受父亲影响,刘记森目前就读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现代农业工程系,学“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在父亲的启发下,他决定当一个新型农民。
“我这算是‘农二代’,但我是靠农业技术吃饭的农民。”坐在电脑前,刘记森这样阐述自己的身份。
与之不谋而合的是,李克强总理在与刘天华的对话中提出,“要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而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很多人的选择是毕业去大城市,但是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刘记森却乐于回家种地。“我看准了这一行,以后农业会有大发展。”刘记森说。
可很多同龄人却不这么认为。22岁的刘记森曾经有一次相亲,女方听说他是大学生很乐意,紧接着刘记森说他毕业准备在家种地后,女方说了一句“咱俩不合适”转身而去。
“我不管别人咋看,反正我很自豪我的农民身份。”刘记森一本正经地说。末了,他还特意对记者强调说,“我是新型农民”。
对于儿子能“子承父业”,刘天华很是骄傲。“我有种地经验,孩子有种地技术,我们对农业前景很看好,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在农业上有一番作为。”刘天华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