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于成龙小传
“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这是历史书中记载的,被称为清代第一廉吏的于成龙的生活习惯。
严格意义上说,于成龙算得上是一名遗民。于成龙出生在明朝时的山西永宁。明崇祯十二年(1639)时他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副榜贡生,本来可以成为一名明朝的官员,但他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没有任官就职。没有成为明朝的官员也算是一种幸运,否则作为官员,在明清革代之际,要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为明朝殉难,就没有了后来的廉吏于成龙,投降清朝,私德就有了污点。
明朝时26岁的于成龙没有当官,然后他做了18年老百姓。直到清朝的顺治十八年(1661), 于成龙首度出仕, 任广西罗城知县。“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 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之后的他,官运亨通,先后任四川合州知州, 湖北黄州同知、武昌知府、黄州知府、江防道员, 福建按察使、布政使, 直隶巡抚。
另外,于成龙长于词讼、断狱方面,常微服私访,先后处理地方上的疑案、悬案,使许多错案得到平反,获得了“于青天”的美名。以至于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第卷九第二篇叫做“于中丞”,记述了两件于成龙破案的故事。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成龙迎来了他仕途的顶点。他升任两江总督,辖着江苏、浙江地区,是清朝最富裕的省份及主要赋税来源。据悉于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南京布价急速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鸟兽窜”。
于成龙得到这样的重任,其实与康熙朝的政治理念有关。康熙是满清入关后才即位的,这个时候,作为满清夺取天下主力的八旗铁骑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腐化。原来朴素、彪悍的游牧民族特性迅速被汉族的农业文明所同化。各地的奢侈之风日益盛行,历史记载的一些肥缺较大的官员(如河道大臣)及豪商(如扬州的盐商)等个人生活的奢靡讲究。许多细节,从康熙朝出身的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就可以看到。
这些现象引发了高层统治者特别是康熙的担忧,一方面,康熙对汉族文化采取了警惕的情绪,康熙一朝文字狱此起彼伏,同时告诫满洲子弟要保持渔猎的生活作风;另一方面,开始提倡节俭,这种情况下,于成龙受到重用,而上任两江总督明显就是要他来刹住天下最富裕省份的奢靡之风。
在两江总督任上做了三年,江浙一带“官吏望风改操,社会风气为之一变。贪墨之吏率相解印远遁,强豪猾胥纷纷徙居境外,官僚显贵削减舆从,婚嫁不用音乐。朱雀、雨花等旧时歌舞游乐之地, 门庭冷落, 寂如僧舍。江南俗尚侈丽, 至是人人争穿布衣, 布价竟因之骤贵。”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死于两江总督的任上。历史记载替他办后事的官员看到寝室“皆见床头敝司中惟绨袍一套。堂后瓦瓮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无不恸哭失声。”“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康熙感叹道:“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称其为“天下廉吏第一”。
从历史上看,于成龙受到推崇和赞赏,人们也不应该用今天的标准要求古人,但从今日的经济观点来看,江南地区本来就是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最富庶的地区,抱着节俭的农本思想却取缔了供求关系中的需求一方,压抑了工商业的发展,这未必是有利于整体经济的。
有趣的是,几乎在同时,邻国日本正在进行一场奢侈和节俭的斗争。幕府将军德川吉宗推崇节俭,而地方大诸侯尾张的德川宗春则主张政府应该带头花钱享受,这样才能让商业繁荣,增加税收。双方各种斗法,一时蔚为大观。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