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不到”到“买买买”,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由经济增长和面子需求催生出的购买欲使中国人获得了在全世界扫荡奢侈品的能力。但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来说,如何优雅地购物,仍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议题。编辑/戈昊怡
解放后,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时代。从1953年开始,国家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配给政策,简称统购统销。人们在合作社和供销社凭票购买粮食、副食和布料等生活必需品。图为1986年,陕西凤翔,人们正在排队买醋。 FOTOE/CFP
在“统购统销”环节中,农民需要向国家上交公粮,供国家统一分配。图为1982年1月,江苏吴江开弦弓村(即江村),农民上交公粮。张祖道/CFP
1958年,中国发起“大跃进”运动,人们组成统一的公社,将所有粮票统一上交,吃公共食堂“大锅饭”。但随后中国就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公社也随之解体。图为1958年,北京,公社社们进行国庆聚餐。人民画报/CFP
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物资匮乏,人们靠发的粮票油票往往非常紧张,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往往都有隐蔽的“自由市场”存在,城市人用钱和各种票与农村人交换副食产品。图为深圳地区1970年的香肠批判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把吃香肠看作的“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加以批判。实际上当时深圳人生活非常困难,“大逃港”事件屡屡发生。何煌友/CFP
1978年12月28日,人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大清早就拥堵到黑河市第三百货商店门前,等待购买凭票供应的每户两瓶玉泉二麯酒。8时许,关闭的大门刚打开了一条缝,人们就迫不及待地蜂拥而上。邱齐龙/CFP
1978年12月,中国宣布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自由市场”由此“转正”,小商贩也可以公开叫卖。图为1979年1月,北京王府井大街,一个小贩正在街上卖鱼。AP Photo/Neal Ulevich
但当时中国人的主要生活物资依然需要凭票在国营商店内购买。图为1981年3月1日,人们排队等候进入国营商店。Carl Mydans/The LIFE Images Collection/Getty Images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