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原是谁?
2010年10月31日,新华网在首页醒目位置挂出了《揭秘: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的“郑青原”》,这是关于郑青原的唯一权威资料。
但是,这篇文章的权威来自新华网这个渠道,它对郑青原的身份也只是猜测。在网民的观点——“郑青原”意在“正本清源”——基础上,结合郑青原文章的观点和内容,认为“这个‘郑青原’系列文章是政治局级别的舆论导向,他是中央政治局形成的观点”。
用笔名发表政见是中共的政治传统。
1991年2月到4月,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登了《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和《改革开放要有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四篇文章。作者是皇甫平。
在皇甫平的文章发表之后,全国不少省市区驻沪办事处人员都接到各自领导人电话,要求收集“全部文章”,有的还派出专人到上海来了解“发表背景”。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已经一年多没有那么高调地讲改革开放了。
皇甫平的文章激起了千层浪。
先是《当代思潮》、《真理的追求》和《高校理论战线》等小杂志发文批判皇甫平,然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相继投入战斗。批判一直持续到第二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
皇甫平是周瑞金、施芝鸿和凌河三个人的笔名。“皇甫平”可以解释为“黄浦江评论”简称的谐音。
根据周瑞金的解释,“皇”字与其家乡闽南话“奉”字谐音,“甫”读“辅”,“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是“皇甫平”的深层含义。
皇甫平的文章传达了邓小平的看法。
在皇甫平的文章发表之前,邓小平到上海过春节。在视察和参观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讲话,说“改革开放还要讲,我们的党还要讲几十年。”
周瑞金回忆说,1991年春节前一天,他在一位上海市委领导家里看了邓小平讲话的记录稿,觉得应该把谈话精神宣传出去,没有向领导请示汇报。
1993年,周瑞金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
在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共领导人都爱使用笔名。
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是“二十八画生”,因为“毛泽东”三个字共28画。1915年,他在写《征友启事》时首先启用。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也用了这个笔名。
周恩来的笔名叫“飞飞”,多半是因为他字翔宇。1914年,他主编杂志《敬业》,发表诗文都用这个笔名。“壹”和“1”则是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用过的笔名。当时,参加觉悟社,所有人都拈一个数字号码作为化名,邓颖超拈到“1”号,化名“逸豪”进行革命活动,以“壹”和“1”为笔名发表文章。
刘少奇的笔名有很多,肇启、陶尚行、莫文华、刘光明、刘作黄、刘祥、尚陶、赵启……一大堆,还有一个字母笔名“K.V”。
此外,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陈云、陈毅、叶剑英、彭真等中共领导人都有笔名。(中国政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