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同班同学,习源对于小学阶段的周元根实在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能让他回忆起来。“他那时成绩一般,比我稍微好一点,只能算中上水平,并不突出。”
习源说,两家虽然隔得近,但相互都忙于农活,几乎很少一起玩。习源记得,即便一起玩,都是玩割猪草,再无其他的游戏。
习晶家在周元根家2、300米开外,他们同在一个学校,年龄相差一岁,彼时因为是亲戚关系还常有往来。他印象中,周元根的话很少,几乎不与村里的小朋友玩耍。但是比较勤快,放学回家后总是在帮母亲干农活。
和习源有较大分歧的是,习晶觉得那时候周元根还是比较聪明的,因为周元根家里的奖状比较多。
在厚桥小学历经6年的学习后,1955年,13岁的周元根考入荡口镇(现无锡市鹅湖镇)学海中学。几年后,他的两个弟弟周元青、周元兴也相继进入中学学习。
三
学海中学创建于1938年,前身是鹅湖中学,属私立学校,1956年转为公办,并更名为荡口中学(现已更名为鹅湖中学)。
习源说,他小学毕业后,考入了无锡市另外一所初中,由此和周元根分隔两地。但由于是同村读书人,放假回家都会有打招呼。
他回忆说,在进入初中后,周元根的学习成绩开始飞速提升,并成为学校名人。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儿,发生在周元根初三毕业时。
习源说,由于当年周元根初中毕业时,荡口中学还没有设立高中部。是年,苏州省重点中学苏州高级中学(现苏州中学)在荡口中学有2个保送生名额,但周元根并未能抢得其中之一。但幸运的是,苏州中学后来又增加了一个保送生名额,这时,周元根得到班主任老师朱梦舟(音)的大力推荐,并成功获得保送资格,进入有近千年建校历史的苏州中学学习。
虽然对周元根在校期间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因相邻不远,习源记得那时周元根就特别懂礼貌。“他每次寒暑假从学校回来,都会到娘舅家去问好,离家返校时,又会去给舅舅们道别。”
1958年的秋天,怀着对名校的向往和敬畏,周元根从江南小村进入了苏州城,跨进了当时苏州高级中学的大门。
而这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各小组的通知》决定成立政法小组,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向它们直接做报告。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从1958年开始,县以上各级党委都成立了政法小组,政法小组不仅“协调”公、检、法的关系,而且逐渐形成了重大案件要由党委审批的习惯。
进入苏州中学后,周元根被分到1961届高中(2)班。根据苏州中学官网资料介绍,置身在浓厚学习氛围中的周元根,对数学和化学尤为感兴趣,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在班里先后担任了班长和团支书等职务,在思想认识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身边的同学坦诚相待,对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为班集体和小组的建设尽心竭力,是当年苏州中学学生群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
与周滨父亲不同的是,他的两个叔叔周元青、周元兴的求学之路,在初中毕业后并未继续求学,而是回到老家务农。
四
进入苏州中学后,学习成绩优异的周元根,在“大跃进”年代,政治觉悟也有很大提升。1960年5月2日,任高二(2)班生产委员的周元根写下的一篇工作日志可窥端倪:
在昨天的纪念会上,给我们小组发了奖状,首先这是我们小组的光荣,也是我们班级的光荣,尽管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有个别同学抱着轻视的看法对待这奖状,这是莫大的不正确。校行政发给我们奖状,包含两个意义,一个是表扬先进,另一个是鼓励我们继续前进,因此我们应该看前一点,但也不能忽视后一点,如果不这样,那是片面的错误的看法。
对于有条件表扬的来说骄傲,放松今后;对于条件还不够成熟的来说,将打消自己的积极性(当然这是个别的,但也不能不注意),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我们小组里应弥补过去的不足,发扬过去好的地方,处处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政治挂帅,在这次做共产主义好学生的运动中,和别的小组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障碍暴露的彻底。
大家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是做一个共产主义好学生的关键问题,如果你扫得尽,那末在你今后的道路上将走得快,如果怕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那就是在你的头脑中存在坏思想,这将在你今后的道路上有许多障碍,那就会像蜗牛走得一样的慢,甚至于走到和我们大家的相反的道路上去。所以对于一个个人主义比较严重的人来讲,那尤其的要暴露自己的思想,但这也一定会比一般的同学来得困难,但我们必须打破重重困难,消除许多的顾虑,把自己的思想大谈并特谈,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快的进步。而对于其他人来讲必须抱着诚恳诚意帮助的态度,对待任何人来讲要做到又要严格,又要友好的态度(这里的严格并不是挑剔人家,这里的友好并不是见面一笑,应是同志式的严格和友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