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准风向去种树
一位熟悉山西官场的人分析,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鲜有“眉清目秀”的城市,在城市形象上下功夫,政绩上见效快。
杜善学主政长治后,也逐渐摸索到了这条“政绩路”。这也成为他主政长治、吕梁期间的施政重点。
2003年2月,杜善学来到长治,任市委副书记,一个月后成为长治市长。
2003年初的长治,刚送走颇具个人英雄主义的前市委书记吕日周。吕日周在长治的三年,开创了《长治日报》点名批评官员、政府不设门墙、骑车下乡等独具个人特色的施政方式 ,一时间,长治与吕日周,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初到长治的杜善学,就在“后吕日周时代”的气氛中,为自己寻找施政突破口。
一位长治市官员杨林(化名)称,在山西,长治并不具备打经济牌、吃能源饭的优势,杜善学也做过此类尝试。
杨林称,杜善学当时不抽烟不喝酒,一心琢磨搞政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学发展观”进入公众视野。于是,在2004年10月,杜善学撰写的《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府工作全面发展》发表。
杨林说,杜善学当时只是把握住了政策重点,具体提出打造“绿色长治”的口号,那是2005年之后的事情了。
2005年,杜善学的文章《用实力构建“魅力城市”的和谐与发展》出炉。在文章中,他依据“中部崛起”的全国战略背景,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出将“循环经济”注入产业发展,并根据环渤海经济带、陇海经济带以及当时还未成形的中原经济发展圈等规划,为长治发展做出预测。
杜善学的政治嗅觉,再次被人称道,此后,“绿色长治”的口号,让长治开始引人注目。
“你看长治这么多树,都是当时‘老杜’移植的。”杨林说,在2006年,长治市委市政府就出台“建设全省一流林业生态大市”文件,到了2008年底,“十万大树”,开始轰轰烈烈地进城。
《山西晚报》曾报道,当时长治市投资5000万元将10万株大树陆续移植进市区,大树树种以国槐、杨柳、法桐等为主,胸径都在10公分以上。
多位长治市民回忆,突然多了很多树的长治,让他们开车遇到了不便,比如火车站广场,由于树多,汽车进出都不方便,最后这些占地方的树,又被移走了。
对于以“大树进城”为代表的长治绿化工程,杜善学在2010年专门写文章总结过。
在文章中,他写道,2006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为了绿化筹措资金达18.7亿元,主要来自政府投资和煤炭企业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 16.6 亿元。
这些投入,为长治带来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靠“形象牌”立足
就像当年从“做文章”上获得机遇一样,因“形象牌”获得鼓励的杜善学,继续保持并扩大了这一作风。
2008年6月,全国上下都在为奥运安保做准备,长治也不例外。
当年6月5日上午,时任长治市委书记的杜善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双脚站在敞篷军用车上,从长治市八一广场门前的主干道徐徐而过,检阅站立于街道一旁的长治市公安、武警等方队。他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长治风格的奥运安保演练”。
接近杜善学的长治政界人士邓欣(化名)称,2008年6月5日,为配合全国奥运风,长治市举行奥运安保誓师大会,市委、市公安系统的领导,对长治市公安、消防、武警官兵方队进行了全面检阅,各方队各自也分别在反恐、防暴、消防、交通指挥等技能方面进行了表演。 现在,在长治市政府网站上,还可以找到关于这场“誓师大会”的图文记录。在刊发的图片上,杜善学所站立的军用车上贴着“阅警车”标签,在他乘站的车辆后,时任长治市公安局局长李柏同样胸配红花,站在阅警车上行军礼陪同检阅。
后来,邓欣查找了2008年奥运前夕,全国各地进行奥运安保演练的资料。当时重庆、济南、沈阳等地所进行的“奥运安保演练”,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反恐、安保等演习,并没有如长治市这样,让市领导,对数十个方队进行检阅。
“老杜好面子,很喜欢用‘形式’来表现他的工作。”邓欣称,长治、吕梁的“扫城运动”,最能体现他这个特点。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长治市的街边门店的门头,要统一改换成“白框红(蓝、黄)底白字”,由政府单位划分区域承包任务,负责各自区域内商户的门头更换。商户们只需把钱交给政府划定的责任人即可,价格4000到7000元不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