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李小琳的哥哥李小鹏三岁时,李鹏的母亲赵君陶设法把他送到了北京西郊青龙桥的六一幼儿园。
朱琳送儿子去六一幼儿园的当天,李小鹏吃完饭和妈妈再见。朱琳和儿子说再见,儿子大哭喊叫:“再见错了,妈妈回来。”老师用眼神示意:走吧!你一走,他就不哭了。
小鹏在六一幼儿园三年的时间,都住在园里,两个礼拜才接回家一次。
“应该说,小鹏在六一幼儿园养成了爱集体、爱劳动、爱同伴的良好习惯。”李鹏回忆。
1963年,小琳出生一年半后,朱琳又意外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当时,李鹏夫妇犹豫要不要这个孩子。
铁路医院妇科的巴主任对他们说:“根据我的长期临床经验,你怀的这个孩子可能是男孩。另外,依我的经验,月子里得的病要月子里养,妇女在月子里得的病,在下一个月子里就能治好。”听了大夫的话,他们决定要孩子。
“如今,小儿子小勇一听我们讲这段历史就非常‘生气’,说,谁说的要消灭老三?”多年以后,李鹏回忆道。
为了保证朱琳坐月子的时候把身体调养好,李鹏做了充分准备。李鹏想到了两个办法给朱琳增加营养:“首先,我经常到农贸市场买蔬菜、鸡蛋等营养品。其次,就是自力更生。那个时候在沈阳,差不多家家户户挖地窖储存白菜和萝卜和在阳台上搭鸡棚养鸡。我在宿舍对面也搭了一个鸡棚,到了春天,我买了40多只雏鸡,每天把菜叶切碎,掺一点玉米碴或玉米面,给鸡喂食,小鸡逐渐地长大了。大琳生完孩子以后,在月子里每天炖一只母鸡,她只喝汤,吃一个鸡腿,其他的鸡肉归我吃。”
1963年9月6日,李鹏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出生的时候重达8斤,又白又胖,十分可爱。李鹏夫妇在他5个月大的时候,照了一张照片,至今仍然保存着。
开始李鹏打算给他起名叫小陶,以纪念他的爷爷。李鹏的父亲在八一南昌起义的时候化名李陶,李鹏的母亲叫赵君陶。所以,李鹏想用这个“陶”字给孩子起名。
后来李鹏征求母亲的意见时,她不同意,认为这个字犯上了。她说:“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应该继承他爷爷的事业,做一个军人,就叫李小勇吧。“说来也巧,1979年,李小勇果然参了军,当了一名小战士,在部队受到了锻炼。
李鹏调到阜新发电厂后,把李小琳、李小勇一块送到了阜新幼儿园,就在他们住的宿舍对门,相距不过50多米,打开窗子就能看到家。当时,小琳、小勇经常哭闹,他们站在幼儿园阳台上,望着家,拼命叫喊:“我要回家!”
后来,在同事帮助下,李鹏夫妇请了一个保姆,两个孩子就再没有住过幼儿园。
全家做的沙发
1974年10月4日,已经调到北京电力局工作的李鹏在回家路上,不幸被车撞了。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宣武医院病床上,看到妻子朱琳泪流满面地坐在他身边。大夫对他说,他伤得不轻,右肩的锁骨骨折,左侧四根肋骨受了伤,所幸头部没有严重损伤。
李鹏受伤期间,朱琳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上班。当时,朱琳已调到北京电力局外事处,在局里开办的英语训练班主持工作。
英语培训班设在西直门外的北京电力学校,离宣武医院相当远,要倒三次公交车才能到。“她那段时间很辛苦,一边要照顾我,为我炖鸡汤,准备补养品,一边还要上班。”李鹏说。
出院后,李鹏就回到新壁街41号的家里,这是一座四层楼房。李鹏一家五口住在第二层,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带单独的厨房、卫生间和很大的阳台,按照当时的条件,是不错的房子。
李鹏出院时,医生曾嘱咐他适当做一些双肩的运动,或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让受伤的锁骨恢复得更好,不至于僵化。
李鹏和家人商量干什么家务促进恢复。当时,下乡返城知青里兴起了打家具的热潮。李鹏就想自己也做一套家具,以此来练习右侧肩臂的活力。最终,他提出做一对简易沙发,得到了两个儿子的积极响应,全家也都表示支持。
第一步,由小鹏上街买了一本做沙发的书。书上并没有完整的图纸,但每个部件都标有尺寸,都是按比例画的。这个时候,李鹏发挥了工程师的才能。他首先选择了一套简易沙发的图纸,然后放了大样,把每个部件都描下来。李鹏的主车司机刘继宗帮他们购买了一些木工用的工具。
接着,他们开始选择材料。因为是简易沙发,用的材料并不多。他们把家里的一张旧椅子拆开,又从李鹏母亲赵君陶那里找了几张木板。刘继宗上街买了两块水曲柳版。材料备齐后,李鹏一家就开始照图施工。
做沙发时,李鹏负责指挥,也亲自动手,李小鹏是主力,李小勇是帮手。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简易沙发的主要部件都做出来了。部件之间,基本上都要用榫来连接。榫的制作比较费力,劳动强度比较大,要按照图纸的结合点,做得合适才行,这基本上都是李小鹏做出来的。
他们用了一床旧被子做了沙发的坐垫和靠背,买了一块较厚的布料作外面料。为了使扶手光亮,李小鹏专门回到帽儿胡同奶奶赵君陶家请教邻居张树民。按照张介绍的经验,李鹏他们买了几种砂纸把扶手抛光了,上了清漆。这样,一对简易沙发大功告成了。
这是李鹏一家来北京后,家里的第一对沙发,为接待客人来访提供了方便。
“第一对沙发制作成功后,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我看还剩余了一些材料,差得不多,又接着打了第二对沙发。”李鹏回忆。经过劳动后,李鹏的右肩锁骨确实恢复得比较好了。
(本文参考《李鹏回忆录(1928-1983)》一书,东方早报澎湃网记者 林周灵 整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