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出国留学人数的稳步增加、中国政府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人才需求日趋迫切等因素,中国出现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截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2014年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
史上最大“海归潮”来袭
《人民日报》援引中国教育部27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61.38万人,其中107.51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
新华社记者从中国教育部获悉,据统计,2013年留学回国人数35.35万人,是本世纪初回国人数的近3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2.4%。
对近年来留学回国人员的抽样数据调查显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占留学人员主体。63%的留学回国人员具有硕士学位,30%具有学士学位,6%具有博士学位。中国留学回国人员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新西兰、法国、德国、俄罗斯等教育较发达国家。
抽样数据调查显示,留学人员学科门类广泛齐全又相对集中,硕士和学士主要集中在商科类和社会科学类学科,博士主要集中在理工类学科。
据统计,从1978年至2013年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6.69万人,目前在外学习3.04万人,留学回国人数为12.5万人,有91.6%的留学人员学成后已回国工作。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多数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有相当一批人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
“平凡时代”海归就业何去何从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较长。48.8%的就业型海归需要花5年或者更长时间收回留学成本,11.1%的海归认为需要花费4年时间,只有11.1%认为1年即可收回成本。对此,专家认为,当海归前须先算投入产出比。海归们要放下身段,适应环境。不管海归愿不愿意,他们的平凡时代已经来临。
新华网报道称,预计2014年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有约超过30万海归同国内727万应届毕业生一起竞争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海归们该如何就业呢?
相关数据显示,海归就业起薪远低于预期。超过三分之二的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起薪不到6万元,其中36.5%的海归的就业起薪低于4万元。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宗华伟副处长在出席“201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海站信息发布会”时感叹说,“海归”增幅是出国留学增幅的8倍以上,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上升有关;同时,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在国外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随着海归人数大幅增长,留学生光环的逐渐淡化,回国就业也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智联招聘曾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个人能力不过硬这些都是用人单位拒绝海归的原因。除了这些因素,有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表示:“海归中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我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工作的时间可能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
有专家表示,虽然回国的海归数量增加,可是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比例还比较低。随着出国留学生的多层次化,不少“低质量”的海归,虽然获得了国外文凭,但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与国内大学生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甚至还不如国内名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市场。
摒弃留学功利,留学不会“掉价”
一份满意的工作,一个不错的平台,这是不少应届毕业生都梦想得到的。对于海归来说,他们在留学上花费不菲,更希望自己的留学能物有所值。不过,在留学生心里,留学的价值仅止于此吗?工作和收入真的是衡量留学价值的唯一标准吗?在这个问题上,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海归们的心里,留学不只是去国外学习这么简单,更是一种经历、见识与成长。留学值不值,取决于你自己在那段岁月里真正学到了什么,而学到的这些,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可以说,留学是一段无法用成本衡量的经历。
“即使海归拿低薪是真实现象,我们也不能仅以某个人的情况来推论海归整体薪酬走低,并进而推论海归的价值降低,即海归贬值。”留学监理服务网创始人胡本未对《中国教育报》记者说。
从长期来说,现有的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薪酬提升的速度普遍较“非海归”更快。然而,如果抛开对于薪酬的增长预期,薪酬“走低”确实会影响一批人的留学选择。
眼下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其纠结着去哪里留学、留学后怎么就业,还不如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想清楚自己该不该留学。”胡本未建议,这类人群应该想清楚留学的目的。
“现在的许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成长,被应试禁锢的思维方式怎么可能在出国的短期内轻易获得重塑?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生的留学选择往往极具功利性——仅以就业、薪酬作为衡量留学价值的标准。当前,用人市场的现实和客观规律,给了这些所谓的海归一个重重的教训。那些杰出的先辈学人,他们的留学准备比现在抱怨‘留学无用’的人要充分得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