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
就在熊国剑“缴械”多年之后,江永“违规进人案”却再次将其卷入是非漩涡。
2011年,熊国剑响应县里“改非”政策,升为“主任科员”,同时免去副局长职务。2012年10月不再上班,彻底告别官场。
“违规进人”事件初期,熊国剑浑然不觉。按他的说法,近十年来,他早已适应了各类官场潜规则,公款吃喝他参与,公车私用他也干过。对于“违规进人”现象,他已见惯不怪。至于举报,“想都没有想过”。
一直过了差不多一个月,以前在乡镇工作的一个老同事约熊国剑吃饭,拐弯抹角地提醒他“不要搞这个得罪人的事情”。
熊国剑没当回事。后来,陆续又有多人“旁敲侧击”,他渐渐觉得“不对劲”。
2013年9月初,另一位老同事突然致电能国剑。“他说你在哪,我有非常要紧的事要找你,你现在马上过来,我问什么事有这么着急,不会是死人吧?他说也差不多要死人了。”
见面之后,对方单刀直入,“说国剑你不能干这个事了,人家非要弄死你不可!”
熊国剑这才知道,举报“违规进人”的事情真的栽在了他的头上。
熊国剑气得不行,找到一位前领导,问对方知不知道这事。“他说知道,没跟我说,怕我生气、恼火”。
问明原委之后,熊国剑很快由生气转为害怕。当年他写批评报道,只得罪个别官员,最多不过得罪县委书记。而这一次,得罪的是整个官场。
熊国剑后来分析,举报被“栽”到他头上,其实有必然性。由于“恶名”在外,领导首先会怀疑是他干的;老百姓因有“包青天”情结,则希望是他干的;举报者本人为了自身安全,也希望别人以为是熊国剑干的。
思前想后,熊国剑认为,保护自己的惟一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将此事公开。
“我完全是逼上梁山。”熊国剑说。
事件发展的走向表明,此事虽非因熊国剑而起,但熊国剑却事实上成为江永“违规进人案”的关键人物。
“你死我活”
2013年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以近一个版的篇幅报道了江永“违规用人”案。熊国剑是其中惟一公开姓名的受访者。报道还配发了一条关于熊国剑的人物稿,标题是:我不是举报人,但还是想说真话。
报道发表之后,形势大变。江永县纪委当即成立调查组调查,两天之后即宣布媒体报道属实,7名被违规招进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子女被清退。
对此结果,熊国剑称,“完全没有想到”。
但熊国剑的处境却没有任何改善。《中国青年报》报道之后,熊国剑不仅没能“自证清白”,相反等于“做实”了其举报者身份。见报当天,一位县领导即找熊国剑谈话,对其委婉发出警告,提醒其当心被几个被报道的小孩子“找麻烦”。此外,该领导还在一个饭桌上公开对熊国剑表示担心:得罪这么多人,熊国剑以后怎么在江永待?
熊国剑称,斗争形势已是“你死我活”。
继《中国青年报》之后,央视、新华社等媒体也先后跟进报道,熊国剑则成为重要“线人”。
在媒体不断追问和中央领导批示之下,江永“违规进人案”继续发酵。2014年2月,原江永县委书记伍军(被处分时任永州市零陵区区委书记)、原县长陈景茂(被处分时任江永县县委书记)、县编办主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县组织部副部长、县教育局副局长等6名官员被免职,另有9人受党纪处分。
然而,在江永官场,不少人对被处官员充满同情。江永县人大一位副主任对南方周末记者直言处理得“太重了”,因为这种情况“不光是江永的事,外面也有,有的甚至比江永还严重”。另一位正科级干部则说,江永相邻的一个县,科级干部就可以有一个照顾名额。他认为,江永错就错在不该弄假档案,如果县里早形成一个文件来规范,或许就不会出事。
这名科级干部对被免职的县委书记陈景茂尤其同情:“(违规进人现象)不是他的发明,他也没得什么好处。”他强调,自己当上单位的一把手,陈没要他一分钱,“当一把手没几十万能行?一分钱没要,别人想都不敢想”。
事件中被免职的县人大副主任则被认为是吃了亏:与其同龄的一位政协副主席,因为结婚早,孩子早年就通过“招工”转干了;而他因结婚晚孩子年龄小,没能赶上“招工”,这次还倒了大霉。
在此氛围下,熊国剑越发感觉到压力巨大。被免职的6名县级领导中,有两个是他在乡镇工作时的老上级。熊国剑听说此案被查处后,这两位老领导曾打算找他“沟通”,但被另一名涉事领导阻止。“找他干什么呢?他又没有做错。”
对于“违规进人”现象,熊国剑以前只是有耳闻,深入研究后发现,此类操作已相当成熟。比如,涉案人员的假档案都是从相邻县级单位开出的,可以防止两单位过近而“穿帮”,很可能涉及两县间领导子女的“互动”。此外,有的还在假档案中凭空造了数年工龄,这样“调”到新单位后可拿到更高的工资。
熊国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说明这种人事腐败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他早有耳闻,却一直保持沉默,其实也负有责任——所有干部都负有知情不报的责任。
一位当年曾编发过熊国剑多篇报道的媒体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熊国剑每做一篇报道,其实都是对自己价值观的一次强化,并形成了强大的职业自尊。在现实环境中,他虽然有所退缩,但始终没有倒下。“他给我一种力量,让我看到在这个社会上,还有人在与不良现象公开抗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