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除了项目推进陷入困境外,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商务区生活配套设施则基本为零,在这些蒙上厚厚灰尘的摩天大楼间,即使白天亦人烟稀少,宛如鬼城。
设计宏伟奢华的楼宇里未能迎来预想中的高端科技人才,却是成为了大量流浪人口的乐园,在碧桂园国际会议中心前是的宽敞空地上,流浪杂技团的3辆面包车在此安营扎寨。该项目定位为“亚洲单体最大白金五星级标准酒店”,由碧桂园总投资20亿元建成,早在两年前既已主体竣工,随后停工。
模式争议
当谈及响螺湾商务区的建设困境时,销售代表们总会找到同一个理由,他们会埋怨横跨海河、连接响螺湾与于家堡金融区的“开启桥”提桥时间太长了,这会让前来看房的客户对响螺湾顿失好感,随后他们会安慰待数公里外的安阳道跨海河大桥建成时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然而,交通不便或许不是响螺湾商务区折戟的主要原因。通过政策红利及财政猛药刺激巨量投资,未顾及市场容量而以计划式的政府推动或许才是这种应该反思之处。
“以国家政策支持、大项目投资带动下的模式或许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未来是否能够成为引领环渤海发展的增长级则慎言乐观。”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教授薄文广曾在2009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中发出警告。
响螺湾商务区
薄文广认为,国企、特别是央企的投资对于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投资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性、这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为绝对主体的产业结构造成的天津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影响是否会在未来凸显其不利影响,也是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按照滨海新区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该区重工业比重高达87.28%,且以石油开采加工、化工等高耗水、高耗能的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产业结构下,滨海新区的“国际化一流CBD”的数量却达到3个。按照2012年《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分区规划》,该区仅中心商务区的总用地规划就达到37.5平方公里。
在响螺湾商务区的投资中,39个项目无一不是来自于地方省市政府或国企资本,而方向无一不是清一色、整齐划一的写字楼、公寓及酒店。
“300多万平米的供应量如果全部上市,本来就消化能力偏弱的市场能否接受?”一开发商如此反问。在天津写字楼市场,一个背景是写字楼的价格长期低于高档公寓价格,且需求量有限,在响螺湾商务区内,仅高层写字楼的数量就多达30栋。
按照世邦魏理仕的数据统计,到2014年,滨海新区的响螺湾、于家堡及泰达MSD三大商务区将有480万~54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供应。(作者刘利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