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潘旭涛
12月的北京,北太平庄一座写字楼的小会议室里,罗援将军坐在椭圆形会议桌一侧的中间,房间尽头是一个投影,屏幕上投着一份报告的封面,红色的色块上沉着主题——《中美安全关注调查——对方眼中的我》。
这个调查项目和联合报告是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和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共同完成的。因为是一个小型的会议,包括项目资金提供方在内的嘉宾也只有十几个人,参会的都是圈子里顶尖的人物,军方著名鹰派人物朱成虎,著名国际关系学家时殷弘。
中美的民间和精英是如何看待对方的?历时一年,首次的双向调查,从对方眼中看到自己,中美双方都希望此项调查能够定期实施,通过纵向比较发现影响中美战略决策的长期、稳定的因素,并发现战略决策和民意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1
出乎意料的结果
部分样本不具直接可比性
中国受访者,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认为美对台军售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精英,特别是退役军官和商界精英,则对声称的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和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担忧。
这个结论让与会的专家感到意外,整个调查集中在中美互信和文化印象、全球角色与威胁认知、具体的安全挑战和机遇三个领域。
研究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在中美两国分别进行,使用同一份调查问卷。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和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利用专业的民调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在中美两国分别进行精英和公众调查。
第一阶段就两国公众和精英们的观点进行调查,接受调查的两国精英来自五个领域:政界、商界、学术界、军界和媒体界。第二阶段是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研讨会,具有上述五个领域背景的外交事务专家就调查结果及其对中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
美国公众调查于2012年4月30日至5月13日进行,调查对象为1004位成年人;精英调查于2012年3月1日至5月20日进行,调查对象为305位精英人士。中国公众调查于2012年5月2日至7月5日进行,调查对象为城镇地区的2597位成年人;精英调查于2012年5月22日至8月22日进行,调查对象为358位精英人士。
报告称,中美两国调查数据中的军方类别可能不具备直接可比性。中国的军方精英数据,仅包括军方专家学者,而不是军事作战人员或退休的军官;在许多问题上,军方学者的观点,很可能并不代表解放军广大官兵的看法。相比之下,美国精英调查中的军方精英由退役军官组成。
政府官员类别同样也不具直接可比性。中方调查数据中的“政府官员”主要指省市级官员,不包含中央政府官员;此外,这些官员中大多数早已退休。而美国的调查数据中,“政府官员”均为联邦政府现任官员,大部分来自行政部门,也有一些来自立法部门。
2
不视对方为敌人
但信任度极低
在中美两国公众和精英人士中,将对方国家视为敌人的人数所占比例很低。两国中将对方国家视为敌人的公众比例大致相等,在美国和中国分别为15%和12%,同时把中国视为敌人的美国政府官员只有2%。
美国公众和精英中,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的人占明显多数,而将中国看成伙伴的人也不少,16%的美国公众以及13%至22%的各领域美国精英持此观点。45%中国公众将美国视为竞争对手,而明显多数的各领域中国精英将美国视为竞争对手。
向来在中美关系起“压舱石”作用的美国企业,在过去五年中对中国的信任已显著降低。报告解释,部分原因是一些美国商人担心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限制美国公司并操纵中国公司使之获得竞争优势。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发展,也给美国企业界带来了危机感。
美国军方受访者对中国信任度也偏低。一位美国精英解释,这种认识源自美国军方精英对中国的政策、意图和未来发展方向缺乏了解和信任有关,事实上与中国军力无关。
但年轻一代美国人与年长美国人相比对中国表现出更高的信任度。有些人认为,年轻一代普遍有相信他人和坦诚率真的特点,从历史角度来看也大抵如此;而老一辈美国人则经历丰富,例如历经越战和朝鲜战争,这样的经历可能会决定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另一位中国学者提出,除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差异外,美国“包围中国”的军事部署造成了美国意欲遏制中国的印象,从而加深了中国人对美国的不信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