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慈父的掌上明珠
1925年,叶剑英出任梅县县长,1926年参加北伐; 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7年,在革命最困苦的年代,叶剑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和张太雷等同志一起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后,国民党扬言要捉拿叶剑英。叶剑英把妻子和唯一的儿子送到香港秘密安置后,就离别亲人投入了革命斗争。1928—1930年期间,叶剑英受党中央委派,赴苏联学习,就在叶剑英赴苏的那一年,他的第二个孩子叶楚梅在香港出生了。叶剑英来不及看女儿一眼,就要奔赴遥远的北方了,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他牺牲了跟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能把牵挂放在心里。1934年,叶剑英参加长征,直到1937年,他负伤回到广东做手术时,女儿才被人领去见父亲一面。女儿已经9岁了,叶剑英第一次见到可爱的女儿。看着眼前这位正忙着与人交谈的陌生父亲,幼小的女儿甚至连声“爸爸”也没来得及叫,就又被人带走了,叶剑英的慈父之心又一次被拽回到繁忙的革命工作中。
1945年,17岁的叶楚梅几经周折终于被接到延安,来到了日夜思念的父亲身边。毕竟,她从未在父亲身边生活过,对于这个初懂世事的17岁女孩子来说,父亲是很陌生、很遥远的一个概念。她从李克农那里了解到父亲的许多事,很快消除了对父亲的陌生和顾虑。然而, 仅过了短短一个月,父亲便把女儿送到了遥远的东北, 接受磨炼,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一名战士。叶楚梅从小在广东长大,初到东北,生活很不适应,每天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练兵,非常艰苦。对此,楚梅有点不理解,父亲却对楚梅说:你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年轻时看《共产党宣言》都是要掉脑袋的,你们在革命队伍里有追求光明、学习革命理论的自由,有广阔的天地任你们驰骋,要珍惜这个环境,努力锻炼自己。慈父疼爱女儿,却没有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而是把她放到革命的大家庭里锻炼,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这是一种无私的父爱,是大爱。多年后,楚梅追忆起过去的艰苦岁月时才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叶楚梅去了东北后,父亲挂念着她,给她写了一封信,表露了对女儿的热切期望:“亲爱的梅儿,爸爸有你而感觉骄傲。鼓起你的劲儿,踏上你的长路。这不是日暮途远呀!红日恰在东升。阳光照着艰险的途程,比起黑夜里摸索,要便宜得万万千千。急进吧!追上那先头出发的人们。急进吧!再追上一程。这里有广漠无边的地盘,等待你们去开垦。这里有大批优良的种子,等待着你们拿回来散播,赶上春耕。人民要翻身了,许多人已经翻了身。敌人着慌了,不顾一切的起来做绝望的抗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热闹的场面,进吧!再追上一程。我们不是速胜论者。欢迎你们能够赶上这一场翻天覆地的斗争。我想你们没有一个是‘坐享其成’的人, 你们是铁骨铮铮。”
当时叶剑英在北平,担任军调处执行部的中共代表,负责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停战、发动内战阴谋的工作,广泛接触和团结教育爱国民主人士,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仍以热情激扬的文字,表达了慈父对女儿的关怀、教诲和期待。
父亲的形象,在楚梅的心目中渐渐清晰。楚梅后来回忆道:当时,我把父亲写来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使我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周围的同志们看了也都受到很大鼓舞,当时正是胡宗南匪帮即将进攻陕北的前夕,许多人担心延安会被敌人占领。父亲的信使大家深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延安将永远是我们的!我决心遵循父亲的教诲,做一个铁骨铮铮的革命者。
叶剑英曾给楚梅写过许多信,可惜“文革”抄家时全抄走失散了,这封信还是有关部门代转还给她的。她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在生活的风浪中, 却时时受到父亲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的精神鼓舞,使她在艰难困苦中振奋精神,充满信心。
三儿——慈父的骄傲
叶剑英的第三个孩子叶选宁出生于兵荒马乱的1938 年。叶选宁的母亲曾宪植是叶剑英的第三任夫人,为曾国藩的后裔,长得美丽动人,毛泽东呢称其为“阿曾”。因革命工作需要,曾宪植难以把儿子带在身边, 1939年,叶选宁未满周岁就被送回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大夫第,由她的继母刘俭明抚养,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叶剑英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时,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儿子。1950年,叶选宁离开居住了11年的荷叶镇被接到北京,就读于北京的寄宿学校。1960年,22岁的叶选宁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在江西工作。1974年,在一次往粉碎机里送料时,选宁不幸被机器轧断右臂。叶帅得知此事时正在北京,接到电话时,非常紧张焦急,由于信号不好,他对着电话猛喊,但电话那边却没有回应,叶帅急得掉下了眼泪。他把此事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总理亲自下令抢救,当地医疗部门才把断臂帮选宁接上,但从此右臂功能全无。后来选宁越挫越勇,练就了一手刚劲潇洒的左手行书,他熟习历代书法大家的诣趣,融合自身的天赋及对世事丰富的阅历,经过长期的历练,对书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书法,溶入了自己的主张和性格, 大气中不失机智,沉稳中透着活力,很多人对此非常欣赏。
对于父亲,选宁流露出钦佩之情。在“四人帮”最猖獗的时候,在“四五”运动中,在父亲的支持下,几兄妹冒着被抓去坐牢的危险,去天安门广场搜集群众写的诗歌,诗歌有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有暗讽“四人帮” 的。他们几兄妹把搜集到的诗歌拿给父亲看,几兄妹当了一回“反革命”。选宁深知父亲参与打倒“四人帮” 是不顾个人得失的,如果不成功,他是要被杀头的,那是怎样一种勇气和智慧啊!
1984年,叶选宁从国务院干部改穿军装,直接被任命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对外联络部副部长。1988年9月在我军恢复军衔制首次授衔时,即授少将军衔。1990年,正式任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职务。叶选宁以足智多谋着称,他有着父亲的儒将遗风,处事处世左右兼顾, 游刃有余,铺得开,收得拢,深得亲朋好友尊赏。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