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票”交易是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指标。企业购得的“地票”,可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相同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比如一些废弃的远郊乡镇企业用地,就能通过这种形式复垦并通过验收,获得“地票”,然后再拿到主城区“兑现”。
这一改革试验出炉之后,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被视为中国在土地改革上的重大探索性实验。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重庆“地票”年交易量分别为1100亩、1.24万亩、2.22万亩、5.29万亩和2.23万亩,2013年已交易7400亩,预计全年交易量两万亩左右。据重庆市农委计算,如果未来10年重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理论上讲,其退出的宅基地复垦后,就可以形成250万亩“地票”。
由于“薄王事件”发生之后,重庆“土改”探索也受到质疑。在各种质疑声中,重庆依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设、房产税等重大改革实验,重庆顶着压力探路的决心并没有改变。
黄氏改革获重视
重庆“土改”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获得中央重视之外,曾经承受诸多压力的黄奇帆在其他领域的一些举措或许也会得到更多重视。
近日,黄奇帆发表《改革完善企业股本补充机制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署名文章,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结构不优、部分产能过剩、资本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我国企业股本缺乏市场化的补充机制,致使企业债务过重。这是比地方债更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负债规模大体占GDP的40%~50%;企业负债总额达70多万亿元,占GDP比重130%,处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最高区间,也高于世界成熟经济体50%~70%的水平(美国政府负债水平虽然高达110%,但企业负债率只有40%左右)。
黄奇帆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行股票注册制、多渠道股权融资和规范债券市场,这些系统措施贯彻落实到位,将全面形成企业股本市场化补充机制,使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中国经济拥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黄奇帆建议,除企业利润追加投资、股票上市融资、全社会创业投资增加企业股本外,可考虑由政府设立股权引导基金(母基金),撬动国有资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私募股权基金、外资私募基金等各路资金参与,从而形成持续不断的企业股本市场化补充机制。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是基于黄奇帆近20年来在上海、重庆实施大手笔的国企重组和上市、ST公司重组,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所、药交所等诸多工作的总结。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秀模表示:“李鸿忠、黄奇帆这两位地方大员能进入中央宣讲团,不仅是他们能讲,而是在于他们本身具有的知识和素养,可以将三种全会的决定能够更好的让地方理解。”
重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部门官员表示:“这些年重庆能在经济发展上名列前茅,作为在中西部条件并不算好的地区,能实现这样的成绩,是与黄奇帆在重庆掌管经济十余年的努力分不开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