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毛泽东曾提议宋庆龄来担任新政府主席,并说“她完全服从我们”。
对于后人来说,历史永远都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多视角的研究是还原历史的一种方式。在复旦大学上周举办的“宋氏家族与近代中国的变迁”学术研讨会上,不少历史资料首次披露,更具体地反映了宋氏家族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家族的生活情况,以及这个家族相关成员鲜为人知的言行和心路历程。
近日,俄罗斯解密了一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档案,其中有一部分与宋庆龄相关的档案,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
彼得罗夫与宋庆龄的会谈记录:关于国民党六大会议总结情况1945年5月30日
对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有什么感想,宋庆龄回答说,代表大会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结果:无论是执政集团还是政治制度都没有任何改变。一切都是老样子。据说,国民大会的代表在战前就选举出来了,他们不是中国人民的代表,可以预料,这样的国民大会很难获得什么成果。
在评定美国大使赫尔利的行为时,宋庆龄说,这个人在政治上的不走运,经常闹到可笑的地步。
宋庆龄声称:“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谈判的中断,罪魁祸首正是赫尔利。国共谈判中断之后,洋洋自得的赫尔利仍然听命于蒋介石。赫尔利曾经问过我:对于中国的政治命运,他是否有理由抱有乐观的态度。我只能回答他说,如果他一切都是从蒋介石那里听来的话,他有理由成为这样的人。”
接着,宋美龄指出,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将军留给她的印象,在各方面都比赫尔利的要好一些。
她强调说:“虽然魏德迈是军人,但是对于中国的政治问题,在消息来源和观点方面,他都比自己的外交同僚们强。魏德迈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事务方面比赫尔利都高出一筹。”
米高扬与毛泽东会谈纪要:新政府的组成和任务1949年2月6日
在未来的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左翼民主人士,很明显,将占据三分之二席位。……关于政府领导,领导人是主席为首的主席团,总理还没确定,但看来,毛泽东说,应该是周恩来。
至于自己,毛泽东说,他给自己留一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以主席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政府,主席团主席由孙逸仙的遗孀宋庆龄来担任。毛泽东说,她完全服从我们,在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参加会谈的任弼时说,按他的意见,主席团主席还是由毛泽东担任为好。周恩来支持这个意见。……周恩来说,如果毛泽东不当主席,人民会不理解。后来周恩来继续说,国民党对宋庆龄监视得很严,她可能有被挟持的危险。不管怎样,如果宋庆龄当主席团主席,毛泽东应该当总理。
毛泽东继续说,主席团主席还有三个候选人:朱德、董必武和刘伯承。确定主席的问题要考虑国内外的形势。
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总结发言摘录:关于苏中分歧的立场1963年12月13日
有一次当我们访问北京时,毛泽东曾说,中国的形势很好,中国几年内将完成“向未来的跃进”。他当然并不曾与我们协商过此事,而只是做了一个通报,说我们要这样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硬要往坑里跳,并认为这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举动,那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只是根据我们的经验,非常谨慎地而礼貌地告诫毛泽东关于此类实验的危险性。但是我看到,自己这样做并不会有所帮助,而人家也不愿听,怎么办呢?于是,我也只能说,那就让他试试吧,但我们将坚持列宁主义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集体农庄生产的一切有利因素。
于是,他们尝试了,但结果怎么样呢?他们指责我们的顾问、工程师、冶金工作者等都是“生产极限论”的机会主义者;说我们这些人不理解新事物;说自己要在几年内赶超英国……同志们也都看到,当时中国的情况也的确不错,于是中共领导人又提出了在很短时间内在钢铁和煤炭生产方面超过英国的口号。
于是,便开始了“赶超”运动。但最后又怎么样呢?他们开始用手工方式建造小高炉。可是即使两百多年前彼得一世在乌拉尔所修建的炼铁炉也要比中国“大跃进”时期的要先进。但是,如今中国人却开始建设此类炼铁炉。可哪里有合适的能在此类炼铁炉里炼制的金属呢?他们可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他们集中了上千万人来搞此类建设,农业无人问津。据说,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也在自己家里建造了一个这样的炼铁炉,以证明自己尊重总路线和毛泽东的英明才智。此类“工业”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如今,这些炼铁炉已废弃了,而所谓赶超英国也放弃了。
……
1958年以前当中国经济发展良好之时,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很好的。但毛泽东患了夸大妄想症,中国领导人想在最短时间内在经济发展方面超过苏联。他们开始宣传,虽然自己胜利得较晚,但要更早地达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正如我已经说过的,他们宣布成立人民公社和开展“大跃进”,并开始兴建小型炼铁炉和实施了其他一些举措,但结果却破坏了国民经济。
如今,中国人口的年增长速度为1300万至1500万。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但中国没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养这些人口。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民族,他曾忍受过比这更沉重的苦难,而他也一定会经受住自己当前所面临的、由于中国领导人的不明智举措而导致的苦难。中国人民经受的困难是严峻的,许多人被饿死,可能现在正处于饿死的边缘。但我们关于当前中国的真实情况了解得很少。
但我们依然希望,现实生活迟早会迫使中国领导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和政策。
……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