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城市规划
当年南京城划为56个方块
1930年4月,刘纪文亲自拟定了《首都交通系统图》,对于后来南京交通系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还有57张约绘制于1936—1937年的《南京市市区一万分一图图表》,这些精确到大街小巷和各种建筑,可以看到南京街巷、建筑、地名的变迁。
手绘57张万分之一比例南京地图
扬子晚报记者昨天见到了一整套57张的《南京市市区一万分一图图表》,包括1张区域划分总说明蓝图和56张区域详细地图。56张区域详图,每张长50.8cm、宽38.8cm。把当时南京城所包括地区按10000:1的比例绘制,精确到大街小巷和各建筑。
记者面前的区域划分总蓝图的内容非常有意思,因为乍一看整个南京城被切割成了56个长3cm、宽2.4cm的小方块。每块区域以该区域某建筑物、景点、地名或村庄的名称命名,分别是:九里埂、葛桥、卸甲甸、大溜、通江集、梅官营、宫房、乌龙山、窑头镇、浦镇、七里洲、燕子矶、伏家桥、甘家巷、浦口、下关、迈皋桥、岔路口、吕家山、徐岗头、桦墅村、三义河、三牌楼、玄武湖、紫金山、仙鹤门、东流镇、许巷村、孟塘村、新河口、上河镇、莫愁湖、明故宫、孝陵卫、麒麟门、西村、侯家塘、汤水镇、秦家花园、棉堤、雨花台、通济门、高桥镇、沧波门、北上庄、窑岗、西江口、头关、双闸、安德门、夹岗门、上方门、大胜关、西善桥、大定坊、排头村,其中很多地名沿用至今。
地图上主干道中山大道清晰可见
和现在的南京城相比,那时的南京城区真是够小的。南京市区最北面为“九里埂”、“葛桥”区域,隔扬子江与六合相望;最东边是“孟塘村”、“汤水镇”区域,图中标注了“汤山”主峰,海拔294.71米;最南端则是“大胜关”、“西善桥”、“大定坊”和“排头村”等4个区域;最西端为西南角的“西江口”区域,图中显示为“南京市江宁县”,与浦县(今浦口区)隔扬子江相望。
而在这份绘制于民国时期的地图上,中山大道已经清晰可见,在那时中山大道还被称为迎榇大道,是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榇由北京南下南京安葬而专门建造。
从当时的图中可以看出,南京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中山东路贯穿东西,主要跨“莫愁湖”、“明故宫”两个区域。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中山路,仍是今天南京道路的骨架。道路两侧如励志社(今中山宾馆)、中央医院(今军区总院)、中央饭店等建筑还保存沿用至今。
紫金山、孝陵卫那时是南京城中心
和现在偏隅城东的紫金山和孝陵卫不同,从总图上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紫金山”和“孝陵卫”绝对属于南京城的正中心。那时候的紫金山范围非常之大,跨“岔路口”、“玄武湖”、“紫金山”、 “仙鹤门”、“明故宫”、“孝陵卫”、 “麒麟门”等7个区域,在这张图上,还是可以发现,制图人详细绘制了当年紫金山全貌,地图上可以详细地看到中山陵、藏经楼、明孝陵、灵谷寺、紫霞湖等,还可以清楚地看见已经不复存的奉安纪念馆、遗族学校、遗族女校等。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