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北京9月9日电 在毛泽东逝世37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今天上午,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暨四部新书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少奇之子刘源上将、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等同志出席。
作为《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的姐妹篇,新书之一《毛泽东读书十法》对前书内容进行了补充。中共中央办公厅原主任汪东兴为该书作序时指出,这本书密切联系毛泽东读书实际,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故事、谈话阐明观点,主题新颖、资料详实、语言通俗,很值得一读。
“毛泽东在晚年病魔缠身的岁月里仍然勤奋读书。”据该书作者、毛泽东晚年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回忆,晚年的毛泽东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看书。有一次发烧到39℃,医务人员规定每天只能看15-30分钟的文件或书,而实际上他每天看书时间远超过规定。
《毛泽东是怎样读二十四史的》一书则首次披露了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八大特点、八个方面的批注、六种主要方法和三个主要视角等内容,是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物中反映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最全面、真实、可信的一部著作。
徐中远透露,记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二十四史,毛泽东连续24年反复地读,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主观上有渴求知识的欲望,二是二十四史中蕴含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
“读书充斥着毛泽东晚年生活,要全面认识毛泽东,特别是研究晚年的毛泽东,就不能不了解和研究毛泽东晚年的读书实践和读书方法。”徐中远在发言中特别指出。
据了解,徐中远将把稿费和销售收入全部捐赠给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用于帮助困难儿童上学、帮扶困难老人安度晚年。
新书之一《忧患百姓忧患党》的作者、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对毛泽东的评价,绝不仅仅是关涉其个人的荣辱、功过与是非。党、国家、民族和人民只有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才会有无比光明灿烂的前程;否则,必将重新遭受极大的灾难和苦难。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概述了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这35年的历史。据介绍,撰写该书是中央赋予当代中国研究所的首要任务,前后撰写修改近20年。
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王稼祥同志夫人朱仲丽、毛泽东亲属王海容等同志也同时出席座谈会。
刘少奇之子刘源上将参与座谈(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徐中远(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张全景同志参与座谈(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朱仲丽同志参与座谈(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