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同李昌等领导成员的反复研究和同有关方面的充分酝酿,胡耀邦等向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组成人员的建议。10月,党中央根据这个建议,正式任命郭沫若院长继续担任核心小组组长,胡耀邦担任第一副组长。李昌、王光伟担任副组长,刘华清、王屏、胡克实等任核心组成员,稍后又增加武衡、王建中、秦力生、郁文。以前造反派组织头头列席核心小组会议,这个做法以后废除。
起草《汇报提纲》
对基本情况已经掌握,胡耀邦同其他领导成员按邓小平的要求,积极准备向中央提交一份提纲挈领的汇报。8月11日拿出了第一稿,定名为《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的讨论稿)》。
《提纲》共分六个部分,第三部分是《提纲》的核心内容。在这一部分里,胡耀邦要着力阐明的是什么是政治以及政治工作的作用问题。在起草提纲时,胡耀邦用十分简明的语言表达了政治和科研的关系,政治是要挂帅的,但政治工作是为科研服务的。胡耀邦还指出,政工干部不能做空头政治家。他说,科学院的政工干部的责任在什么地方?在本世纪内帮助党培养出上千个一流的专家、上万个二流的专家,我们的历史贡献就不小了。
《提纲》中明确指出,“如果我们的政治工作使科技人员不敢钻研业务,不敢学外文,不敢看业务书,那就是失败的政治工作。如果我们的政治工作是反对钻研业务,那就是空头政治,就是在政治上犯了方向错误。”这些话是太尖锐了,文件起草人有顾虑,主张不要写,胡耀邦语含诙谐地说:“我就这么一点创造性,你们就把它留着吧。”
苦心经营
《提纲》第一稿写成的第二天,8月12日,胡耀邦就拿着先去征求邓小平的意见。他边读边讲,谈了两个小时。邓小平听完,赞赏地表示“很好”,并且说:“科技工作很重要,第一次汇报,长一点也可以。”他进一步指出,“主要先抓科学院本身的问题,要重点解决派性问题”,“还有班子问题。”
从邓小平那里回来,胡耀邦和李昌召集科学院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开会,对《提纲》第一稿进行讨论。会议之后,快马加鞭,8月15日改出了第二稿,题目没变,结构没变,只是文字有些改动,增加了一些毛泽东论科学技术的语录。这一稿还分送给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胡乔木、于光远,国防科工委主任张爱萍等人征求意见。他们分别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胡耀邦日夜加班,只隔一天,8月17日就赶出了第三稿。这一稿题目和框架仍然不变,但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一方面对某些提法作了进一步斟酌,如“如果我们的政治工作是反对钻研业务,那就是空头政治……”等等那一番话,都改得较为平缓。另一方面,对前两稿一些讲得不够充分的地方,又作了强化。比如对那些热衷于造反的人,就更加明确地指出,“有极少数人,受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这几年被派性迷了心窍,搞歪门邪道,在思想政治上并没有入党,却处处盛气凌人,以改造者自居;在业务上自以为是,指手画脚;在组织上只知有派,不知有党,动辄以我画线,打击异己,甚至公开与党的路线和党的领导相对抗。”胡耀邦对这种人深恶痛绝,在口头讲话时他更严厉地指出,这种人如不改变,就会成为法西斯。
胡耀邦把这份稿子送给邓小平,同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送上我们多次反复修改的汇报提纲。这一稿在几个关键的地方是按你的指点改过的,有些地方是接受了参加讨论的一百多位同志的意见,乔木同志最后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好的修改。这一个月我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个文件上的,用一句老话,是拼了一点老命的。我怀着一种渴望的心情,祈望得到你的进一步指点,祈望得到你对我们展开工作的支持。”
8月26日,邓小平把胡乔木找去,布置他主持《提纲》的修改,并要胡乔木转告胡耀邦、李昌:他们的稿子涉及的问题太多,不必要太锋利,这样站不稳。要他们少在群众中讲话,等提纲改好了,国务院通过了,毛主席批准了,让提纲自己说话,让群众在讨论提纲时自己说话。邓小平还说,这个文件很重要,要加强思想性,多说道理,但不要太尖锐。道理要站得住,攻不倒。胡乔木当天就打电话给胡耀邦,转达了邓小平的指示,告诉说邓小平已将《提纲》交给他修改,请胡耀邦去政研室讨论如何修改。
8月27日上午,邓小平又找了胡耀邦去,提醒他要“慎重一点、平稳一点。《提纲》要缩短,原则都保留,棱角磨掉一些,写得平稳一些,修改工作由乔木办,你催着点。”邓小平叮嘱胡耀邦:要发动群众,什么事,群众起来了就好办了,不管搞(掉)派性,搞规划,都是这样。可以先抓落实政策,搞好班子,要挑选有学问、有劲头、有组织能力的搞科技工作。
胡乔木接受修改任务之后,先让于光远组织修改。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是由邓小平直接领导的单位,这一年的七月初才正式建立,它的负责人除胡乔木、于光远外还有吴冷西、胡绳、熊复、李鑫、邓力群,是一个“秀才”班子。任务是整理准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文稿,以及撰写理论文章,收集文艺、教育、科学、出版方面的情况,代管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胡乔木为主要负责人。于光远“文化大革命”以前就是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并兼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熟悉科学技术工作。他对《提纲》作了一些结构上的改动,压缩了篇
幅,改写了一些地方,用了两三天时间拿出了一份草稿。但邓小平认为这个文件非常重要,要求胡乔木亲自负责。
8月31日,胡乔木、胡耀邦召集李昌、吴冷西、胡绳、于光远等讨论《提纲》的修改,科学院的吴明瑜、罗伟、明廷华,国务院政研室的孙小礼,教育部的甘子玉和龚育之也参加了讨论。胡乔木传达了邓小平显然是出于策略上考虑的意见:科学院起草的稿子太锋利,站不稳,要重新搞。科学院是个有争论的单位,所以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去说,无论说什么都要好好考虑。要慎重,不要什么都讲得那么凶。话要少说,说多了,要说得稳妥很困难。胡乔木还对《提纲》如何修改提出了具体意见。他说,像第三部分的题目,就不要用“力求弄通”的讲法,这个讲法有徘徊的意思,要讲“坚决贯彻”。他提出:“要把主席(有关科学技术的)指示排一下,指示就是我们的路线、方针。”他还提出现在的稿子文字太陈旧,没有“文化大革命”以来写文件的那些语言。
接着,9月2日,胡乔木拿出了由他亲自执笔的修改稿,即《提纲》第四稿(未定稿)。这一稿在结构、内容、文字上都有很大改动,题目改为《科学院汇报提纲》,全稿由六部分改为了三部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