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袁纯清在下乡住村联系点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和村民一起种植核桃。
袁纯清手记
调查人:袁纯清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尽管我每次劳动的时间都不长,流的汗没有农民多,但它带给我的更多是对过去劳动的回忆,是对慢慢忘却的劳动的一次重拾,是与农民的一次零距离接触,是和村干部面对面交流,所以,我认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劳动的机会较少,更应该珍视劳动,每年都抓抓铁锹,挥挥锄头,接接地气,沾沾泥土,不见得干多少活,要害是不忘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是感悟劳动人民之伟大、体验劳动创造财富之快乐。
今年6月18日,我第8次来到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住村。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一次来尤为深切。我和几个村干部一起,再一次从村前到村后,从山下到山上,查看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看近期的一些新变化:新建的商贸街街面整洁、铺面敞亮,一半店铺开张营业;40多座整修过的老村农家小院已经开始接待游客;远山坡上500亩核桃树多数长到1米以上,采摘园的果树开始挂果;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几十个蔬菜大棚的黄瓜、西葫芦、西红柿已经开始上市;移民新居半数以上竣工在即;八路军文化广场平整开阔,朱德、彭德怀两位老帅的雕像显得分外高大,灰色刷新的土墙上“村村都有八路军,户户都有子弟兵”的标语格外醒目……沿路见到不少村民,他们主动向我扬手打招呼,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意,我也感到一种少有的欣喜和快乐。
从2011年5月30日我第一次到砖壁住村,就与这个偏远的山村结下不解之缘,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来过8次,少则一日,多则两三天,加起来有13个白天、5个夜晚,走访过17户农家,参加了3次劳动,召开了12个座谈会,亲历了这里近两年多来所发生的新变化。
最近,《光明日报》约我写一篇在砖壁住村的调查报告,我翻了翻住村手记,回忆起这一段时间的所思所为所感,我只采撷一些片断,把一些自己感受要紧的,如实写了下来,让读者能真实地感知我的心路历程、情感轨迹、行为缘由。
对老区人要致敬更要致富
砖壁村离武乡县城40多公里,离太原则150公里,地处太行山腹地,山大沟深。全村现有128户、430口人,尽管有1.2万亩土地,但耕地不到1000亩,且多在狭窄的台塬山坡上,干旱少雨,庄稼全是望天收,以种玉米、谷子、小麦为主,好年景玉米亩产也难超800斤。全村种了百十来亩苹果,已是老树残枝,加之管理粗放(据说主人外出打工了),谈不上有可观的收益。近几年发展红色旅游,村里陆续办起20多户农家乐,有几户年收入达到两三万元,但多数还处在起步阶段,年收入只几千元。全村120多个劳动力,60余人断断续续在外打工,多是做粗活,收入有限,问起家里的父母、妻室,都讲外面花销大,能养活自己就不容易了,拿回家的钱一年难有上万元的。我第一次到村子看到和了解到这些情况,给我的感觉是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00元是比较真实的,实在是一个穷山村。
令我肃然起敬的是,砖壁村是一个有着辉煌革命历史的红色山村。砖壁村背靠大山,被三条大沟所阻断,抗战时作为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曾在此生活战斗14个月之久,指挥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许多革命旧址,整体上保存完好,实为珍贵革命遗存,由此获得“没有围墙的八路军抗战历史博物馆” 的赞誉。我初进砖壁的当天下午,就参观了八路军总部旧址,走进当年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左权的住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院中彭老总亲手栽下的一株榆树已高大参天。左权和刘芝兰的女儿左太北就出生在曾作为指挥部的一座娘娘庙里,在这里留下了他们一家唯一一帧全家福。我轻轻抚摸着粗大的树干,睹物思人,感慨万端。回到住户家即写下这样的感慨:
榆老高百丈,数载历沧桑。
枝劲横空出,干粗拔地壮。
民称将军树,情深意更长。
睹物思彭总,自豪同为湘。
我表达的不仅是对彭总的敬仰,也是向曾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致以崇高敬意。当看到村民们到如今生活水平仍然较低时,我感到,我们对老区人民要致敬,更要帮助他们尽快致富。
在普遍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分别召开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包村干部等5个座谈会。5月30日晚,我与村支书、村主任、老会计、房东,加上住村干部、村官、镇书记、片长10多人,在小院里环围而坐,抠住“如何实现收入翻番、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题目,大家情绪激昂,畅所欲言,出谋划策,虽然头顶星星,身披寒意,但信心百倍,从晚上7点多开始,至10点才结束,尽管余兴未尽,但总算有了一点眉目。经过与大家多次座谈讨论,共同商定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太行抗战总部、深山古村砖壁”这一主题,挖掘和展示八路军抗战文化,增强吸引力,让红色旅游成为带动全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围绕这一核心优势,重点发展农家乐,并同时打造设施蔬菜园、水果采摘园、优质核桃园、旱作杂粮园四个板块,大幅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努力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参加讨论的肖红河老人,已是82岁高龄,是当年的儿童团长,他感慨地送我两首诗。其中一首是:
喜逢建党九十春,省委书记来我村。
访贫问寒尊老龄,走家串户察民情。
观赏抗日游击园,参观八路大展厅。
当年我党根据地,红色文化昭后人。
召开村民座谈会,指导发展促转型。
亲操农具栽红薯,继承八路好传统。
走访砖壁农家乐,又去慰问老民兵。
举村老幼齐欢呼,袁书记是贴心人。
为了表达我的思绪和感动,也写了一首回赠:
沟壑如削百尺深,远山土梁杂草陈。
风起黄尘飞来急,几许村舍少鸡鸣。
弹洞依稀壁上挂,纪念馆前缅怀情。
农家陋室英雄在,嘘寒问暖怀崇敬。
访东问西话富裕,群策群力脱贫穷。
目标万元定大计,同心戮力日月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