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30年反腐路径:改革开放前期重点查基层官
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始,中国反腐败的路径渐趋明朗。在此前后,检察院、中纪委和审计署相继恢复和建立。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自十二大至十八大,随着腐败形势的变化和严峻,反腐败政策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后,逐步走向成熟。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机构建立;反腐败制度化趋势明显;国际合作加强;反腐败对像呈现「蚁贪」、「硕鼠」、「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格局。
2013年,中国的反腐败工作步入新篇章,被史无前例地放置在最重要位置。
回顾中国反腐败三十年的斗争史和十年国际合作的工作,釐清中国反腐败路径的演化,可以看出,中国执政者从未放松过对腐败行为的打击,也从未放松过对反腐败制度的研究。至今,腐败已被提升到可导致「亡党亡国」的政治制高点,中国的反腐败工作也必将经历一次全新的洗礼。
三十年反腐路径
三十年来,中国对「腐败」和「反腐败」的认识,呈现了一个阶梯式的过程。
翻阅党史资料可见,中国的反腐败机构建设,经历过许多波折。1977年,党的十一大决定恢复纪律检查机关,至十 一届三中全会,中纪委被重建。1978年,检察院建制被恢复。1982年的十二大上,由132人组成的中纪委被选出,陈云担任第一书记。此前陈云即提出, 「执政党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983年,审计署成立。
1983年至1986年,全国开展了党风和党组织的全面整顿。十二大期间,「腐败」一词尚未出现,「党风」问题被归结为「贪污腐化」。1987年,十三大召开,「腐败」与「反腐败」的概念被提出。
在检察机关的机构建设上,1989年,全国陆续组建了反贪污贿赂局。同时自当年开始,各级检察院对自侦案件实行了内部制约制度,将侦查、预审工作与审查逮捕、起诉工作分离。
《惩治贪污贿赂法》的草案也在这一阶段出台。
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提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十六大强调,要进一步查处大案要案,提出「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的20字要求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战略思路。
2007年,十七大召开,明确提出「五个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同时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
2007年9月,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该局的成立表明,中国在反腐败制度和机构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十八大的反腐败策略,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认为,十八大将反腐败问题总结为「人民关注的 重大政治问题」,反腐败解决不好,可能「亡党亡国」;确立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标;提出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 监督」;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总结中国三十年来反腐败变化时,中央党校反腐败专家林喆表示,改革开放前期,反腐工作比较注意县处级、厅局级 官员的惩处,涉及省部级官员的较少;自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生一些省部级官员甚至中央政治局委员涉案后,反腐工作又侧重于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前几年,各地 爆发出不少「蚁贪」,反腐重点又转向了基层官员。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提出「老虎」「苍蝇」都要打,这意味着「今后的反腐工作将不再区分官员的级别,一视同 仁地予以打击,发现一件查处一件」。2013年以来的诸多案例印证了林喆的判断。
中国反腐败不仅在国内逐阶段趋严,其国际合作也不断加强。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说:「现在大多数的裸官已经出不去了,能出去只是个别现象。因为有关部门对『裸官』都会进行 记录和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现在想跑出去很难了。各级组织部门和领导机关对官员『裸没裸』大体上都掌握了,可以说有的还是很准确地知道。即使暂时逃到国外 或境外,随着国际反腐联合行动的加强和司法协助范围的扩大,遣返只是早晚的事情。」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