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开国大典时的喜悦笑容还像五彩的云霞一样,飘浮在毛泽东的脸上,半个月后他又迎来了一件大喜事――长子岸英和干女儿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简朴而又庄重的婚礼!新中国成立了,革命事业成功了,儿子结婚了,说不定他很快就要当爷爷抱孙子了,这对毛泽东来说真是喜上加喜。
婚礼上,毛泽东风趣地笑着对毛岸英和刘思齐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这一年,岸英27岁了,按照中国的传统,这已属晚婚之列。
说起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还有一段毛泽东发火的故事。一年前,他们俩提出结婚时,父亲毛泽东不仅不同意,而且还发了脾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毛岸英和刘思齐早在延安时就认识了,还是毛泽东为他们穿针引线的。后来,他们俩经过接触了解,于1948年在西柏坡定下了终身。热恋的人儿盼重逢,更盼洞房花烛夜。岸英和思齐也打算早日完婚。于是,两个人就去找父亲,征求毛泽东的意见。他们心想,父亲一定会答应的。可是让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父亲给他们泼了冷水。
毛泽东问思齐:“你正在学习,还没毕业,现在结婚不怕影响吗?”
思齐说:“结婚后,我们好好安排安排,不会影响我的学习的。”
“你还小,着什么急呀。反正我同意你们结婚,等一等好不好?”毛泽东劝道。
听父亲这么一说,岸英说:“好,听爸爸的。”
说完,两个人就转身走了。但过了一会儿,岸英又回到毛泽东的房间,说:“爸爸,我今年已26岁了,我想结婚以后,好专心致志学习和工作,这样,就不必在这方面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
“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同意你们结婚呀?”
“是的。”
“可是,现在不行。”毛泽东当时就冲儿子发了脾气,“按照解放区的法律,女方必须满18周岁,男方必须满20周岁,思齐还不满18周岁,你们必须守法,不能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有半点特殊。”
看样子,父亲是真的不同意他们立即结婚。岸英心里就有些不愉快,在父亲面前也耍起了孩子脾气,一转身气呼呼头也不回地就走了。但过了几天岸英还是想通了,认为父亲说得有道理,于是主动向父亲作了检讨。
1949年9月,到了北京后,思齐到了法定年龄,可以结婚了。他俩在征得思齐妈妈张文秋的同意之后,又去征求父亲毛泽东的意见。这一次,毛泽东很爽快,立即答应了,说:“我同意,你们准备怎么办婚事呀?”
岸英说:“我们商量了,越简单越好,我们都有随身的衣服,也有现成的被褥,不用花钱买东西。”
毛泽东却非常重视,高兴地说:“这是喜上加喜。但还是应该艰苦朴素。你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呀,我请你们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你跟思齐的妈妈说说,现在是供给制,她也不要花钱买东西。她想请谁来都可以,来吃顿饭。”
岸英和思齐经过商量,就简简单单写了一个参加喜宴的名单送给父亲过目。名单上有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谢觉哉等人。毛泽东看了看,说:“你们只请邓妈妈不行,请了邓妈妈,还应该请恩来;请了蔡妈妈,还应该请富春;请了康妈妈,还应该请总司令;请了谢老,还应该请王定国;还有少奇和光美同志也要请。弼时同志有病住在玉泉山休息,就不要麻烦他了。婚事简办,我完全赞同,就是要改一下旧习嘛。”
就这样,1949年10月15日,岸英和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成了毛家历史上多年来少有的一件大喜事。这一天,岸英穿着为外宾当翻译时穿的工作服,思齐穿的上衣是灯芯绒布的,裤子是半新的,方口布鞋是新买的。晚上,周总理和邓妈妈,朱老总和康妈妈,还有蔡妈妈等等这些尊贵的客人都欢聚在毛泽东家中,向毛岸英和刘思齐祝贺。
毛泽东这天也少有的高兴,不胜酒力的他微笑着频频举杯,给他的老战友们敬酒。当走到亲家张文秋面前时,他真诚地举杯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张文秋激动地举杯回敬毛泽东,说:“谢谢主席在百忙之中为孩子们的婚事操心。思齐年幼不大懂事,希望主席多批评指教。”
宴会快结束时,毛泽东拿出随身带来的一件黑色夹大衣――这是1945年他参加重庆谈判时穿的,风趣地笑着对岸英和思齐这对新人说:“我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毛泽东的话还没说完,大家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毛泽东拉着刘思齐的手高兴地说:“七八年不见面,长成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你啦!你还是我的干女儿呢,记得吗?”
说起张文秋,毛泽东和他的这位亲家也是老朋友了。早在1927年3月,他们在武汉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备期间就认识了。3月5日,在武昌召开了湖北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京山县委工作的张文秋通过刘谦初的介绍,认识了毛泽东。当时张、刘二人正在热恋中。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社会股股长并在北伐途中入党的刘谦初,与毛泽东也是初相识,但他十分敬佩毛泽东的胆识和才干。北伐军进驻武汉以后,刘谦初和1926年1月就入党的张文秋相识,不久相爱了。张文秋是湖北京山县青树岭谢家湾人,1903年出生在一个举人家庭,15岁时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曾参加恽代英、李求实、林育南在武汉领导的五四运动。
认识毛泽东后,张文秋就经常到毛泽东家中做客,和杨开慧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那时,5岁的岸英和4岁的岸青,两兄弟天真活泼,张文秋十分喜爱。
张文秋和刘谦初是1927年4月在武汉结婚的。但新婚刚刚过了3天,刘谦初就随军开赴前线了。不久,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京山县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张文秋在暗道夹壁里躲了3天2夜,后来还是装死人躺在棺材里抬出城外才脱了险。大革命失败后,刘谦初奉命参加南昌起义,因在九江受阻,只好撤回武汉又转赴上海。1928年初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年底又调任山东省委书记。1929年3月,张文秋在上海大马路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示威时恰好被刘谦初的好朋友发现,从此失去联系达两年之久的夫妻终于有了联络。后来经中央同意,张文秋化名陈孟君来到济南,担任省委执行委员兼妇工部长,夫妻久别重逢,又并肩干革命了。
但欢聚不过两个月,刘谦初又奉中央指示去青岛组织六家纱厂总罢工,两人又分开了。7月,张文秋被捕;8月,刘谦初被捕。在狱中,夫妻受尽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这年冬天,在山东省委的多方营救下,张文秋由于怀孕获释出狱。经她哀求,监狱长才勉强同意她和丈夫在监狱中见了最后一面。夫妻俩的双手隔着铁栅栏紧紧地握在一起,张文秋哭了。刘谦初一边安慰她一边告诉她赶快设法回到上海去“找妈”――就是找到党组织。临行前,张文秋请丈夫给还没有出世的孩子取个名字。刘谦初说:“不管是男是女,乳名就叫‘牢生’吧。今后不管你们流落到哪里,要想念齐鲁,思念故土,大号就叫‘思齐’ 吧。”1930年,思齐出生于上海。刘谦初却在关押了两年之后的1931年被山东军阀韩复榘杀害。数年后,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抚养小思齐。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们带着小思齐辗转千里来到红都延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